3月21日,第七次中日韓三國外長會舉行。三方外長會議機制建立于2007年,主要任務是就三國合作進展與未來規劃、當年領導人會議籌備工作以及共同關心的地區和國際重大問題交換意見。此次會議除了要完成上述“規定動作”外,更重要的一項任務是思考影響三國合作的關鍵障礙,探討如何確保合作健康穩定發展。
此次外長會召開的背景是,近年來中日韓合作受到嚴峻考驗。三國外長會本應每年舉行一次,從2007年到2012年共舉行了6次,但2013年和2014年都未能舉行。
很明顯,歷史問題是主要干擾因素。因此,在中斷了近3年后,外長會將“正視歷史、面向未來”的精神寫入會議聯合新聞稿,成為此次高級別會議最重要和最有意義的成果。
這一精神是三國外長的共識,也是日本的鄭重承諾。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出席第七次中日韓外長會之前會見了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岸田在雙邊會見中也就歷史問題作出表態:今年是二戰結束暨聯合國成立70周年,日方愿意本著正視歷史、面向未來的精神,為改善兩國關系作出自己的努力。
日方釋放積極信號的原因是,在中韓及國際社會的巨大壓力下,日本被迫重新考慮如何處理歷史問題。
歷史問題并不是“過去時”。日本政府一直千方百計掩蓋侵略歷史,欲將其變成不再提起的“過去”。安倍百般強調該國在戰后機制規范下的所謂“改造成果”,高調宣揚“積極和平主義”,以此轉移視線,掩蓋其錯誤史觀,為不反省侵略歷史找借口。日本政府更明目張膽地動用各種手段來否認強征慰安婦的事實。對于安倍一錯再錯,日本國內不少民眾頗為反感,深受侵略傷害的亞洲鄰國堅決抵制,與日本并無過節的德國政要好言相勸,連親密盟友美國也不愿袒護。日本開始認識到,歷史無法回避。
歷史問題仍然是“現在時”。中日韓都是重要經濟體,合作不但有利于三國,也有利于地區和世界經濟發展。在全球化日益發展的今天,沒有一個國家能獨善其身,各國需要同舟共濟。然而,由于在歷史問題上的錯誤態度,日本不但沒能充分享受與兩國合作的成果,反而飽嘗關系惡化的苦果。今年又恰逢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日本如何對待侵略戰爭更備受關注,是日不能逃脫的現實考驗。
歷史問題更“不應成為將來時”。安倍喜歡談未來,立志要把日本打造成“一流國家”,為和平作出貢獻,也表示要與鄰國搞好關系。但未來不能靠空談,需要的是日本真誠對待。正視歷史是開辟未來的前提。歷史問題是繞不過去的一道坎,日本休想投機取巧,蒙混過關。但同時,歷史并非邁不過去的一道坎,有了客觀公正的態度,形成一以貫之的共識認知,必能豁然開朗。
中日韓外長會的舉行標志著三國合作重新回到正常軌道。這一契機來之不易。希望日方珍惜機會,徹底清算過去,讓雙邊關系和三國合作柳暗花明。(華益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