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世界經濟增速再次低于預期,僅比2013年的2.5%略微上升至2.6%,延續了近年來的低增長格局。2015年的增長前景也不樂觀,預計將小幅增長至3%,至2017年之前,年均增長率約為3.3%。
世界經濟未來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包括大宗商品價格疲軟、各大經濟體利率持續走低、貨幣政策兩極分化以及世界貿易疲軟等。尤其是2014年年中以來,油價持續暴跌對全球經濟起到了提振作用,抵消了石油依賴進口的發展中經濟體在經濟增長中面臨的逆風。然而,低油價將繼續削弱石油出口國的增長前景,帶來嚴重的區域性影響。
當前,世界經濟復蘇面臨的風險向下行一方傾斜。金融市場波動,加上流動性狀況突然惡化的風險,有可能大幅提高發展中國家的借貸成本。地緣政治緊張加劇,大宗商品市場波動,或某個主要新興市場的金融系統出現壓力,都可能導致對風險資產的重新評估和潛在資本流動的劇烈波動。如果歐元區或日本陷入長期經濟停滯或滯脹,全球貿易可能會進一步疲軟。
在這種日益復雜和脆弱的國際經濟危局下,世界銀行預測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7.1%,2016年增長6.9%。2015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1/3。但是,無論增速多快,中國經濟發展顯然已進入新常態,反映出中國政府推進結構性改革以實現快速且更具可持續性和公平性的長期經濟增長的愿望。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中國需要掌握微妙的平衡術:首先,盡管高收入國家經濟復蘇乏力,但中國經濟仍能從外需上升和油價下跌中受益,這或許能給2015年的經濟增長增加一個百分點。其次,盡管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就業狀況始終保持強健,其中,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在改革的推動下有望加快增長,去年前3個季度,服務業增長達7.9%,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近一半,而服務業每增長1%所創造的就業機會,超過工業同等增長帶來的就業。
此外,信貸增長對提振需求的效應越來越小。在金融危機前,信貸每增長1%能帶來1%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近年來,信貸需要增長3%才能使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原因是大量信貸滲漏到非實體經濟部門引發資產價格通脹。但這種情況的好處是信貸增長放慢,對經濟減速的影響可能會比較小。
假如今年中國的經濟減速超出預期,中國也擁有必要的政策緩沖,包括充足的財政空間可容納較大規模的中央財政赤字以彌補預期降低的地方財政赤字。中國也可以采取措施降低銀行成本,從而使其能夠更好地吸收存款保險和存款利率市場化的影響。不過,中國要在經濟上取得長期成功的關鍵在于,這類措施只能配合而不能取代改革議程,才能在未來數十年保持高速、高效和可持續的增長。(作者為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 郝福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