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8月26日報道【德國《世界報》網站8月24日文章】題:德國走在成為世界警察的路上(作者馬丁·格賴弗托爾斯滕·容霍爾特)
世界政治的老前輩亨利·基辛格可能又一次說對了。今年6月中旬,這位1923年生于德國菲爾特市的美國前國務卿在,紐約君悅酒店和德國國防部長烏爾蘇拉·馮德萊恩共進晚餐期間談到了德國的國際角色。基辛格對比他小35歲的馮德萊恩說,德國的政治和經濟重要性每過10年就增加一些,它的安全政治責任也隨之增加:“德國注定要扮演一個重要角色。”
基辛格說,從長遠看只參與外交斡旋和提供支票是不夠的,未來柏林不能不參加全球的危機管理。雖然基辛格確實注意到德國新政府成立后立即宣布將承擔這個責任,但這位91歲的老人也說,德國的承諾至今“沒有兌現”。
兩個月后的今天,這個承諾得以兌現。8月20日,德國政府決定給伊拉克北部的庫爾德人提供武器。鑒于恐怖組織“伊斯蘭國”的民兵勝利進軍,馮德萊恩和德國外交部長弗蘭克-瓦爾特·施泰因邁爾宣布了上述決定。他們說,如果庫爾德人的防御戰線崩潰了,那么伊拉克的整個國家制度將解體并最終引發中東的戰爭大火。施泰因邁爾說:“這樣的災難會直接影響到德國和歐洲。后果將是毀滅性的。”
但是,他們所做的決定也給聯邦政府本身帶來了尚難預計的后果。在柏林,各個黨派都對此舉的內政后果展開了激烈討論。在世界上,迄今為止不愿充當霸權的德國,因為它展示出的新勇氣而喚醒了從烏克蘭到埃及等國對它的期望。現在,這些國家也希望得到德國的軍備援助。
對于從大約60年前起就作為充當世界警察的美國的代表的基辛格來說,柏林決定扮演一種正在成長中的世界輔警的角色,是利益和價值導向外交政策的必然結果。伊拉克影響到德國的利益,首先因為庫爾德人是伊斯蘭分子和北約盟友土耳其的外層防線之間的戰爭的最后緩沖。其次,德國公民也參與了這場沖突,在那里變得激進的圣戰分子可能會在某個時候回國并把他們的血腥做法帶到德國境內。第三,這涉及人權,涉及保護該地區基督徒和亞齊迪人免遭種族屠殺的責任。
人們說此舉打破了一個禁忌。無論如何這關系到一種模式轉變。受到始于2001年的阿富汗行動中得到的經驗的影響,過去10年里歷屆德國政府都奉行一種軍事克制文化。它是棄權文化的核心。
但此決定在世界上的信號效果幾乎還未被注意到。國際責任的新文化在世界上激起了新希望。例如,幾個月以來就呼吁國際社會提供軍備去幫助打擊該國東部親俄分裂分子的烏克蘭人現在提出了一個問題:得到援助的為什么是庫爾德人而不是我們?
周六訪問基輔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該地區主要寄望于外交和經濟制裁手段,而不是提供武器。默克爾的觀點是,每種情況都應該分別對待,不存在自動生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