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代表團當地時間2日下午赴埃及首都開羅,就加沙停火展開談判。另一方面,據以色列媒體報道,以色列代表團取消了原定于2日晚些時候赴開羅進行停火談判的計劃,理由為停火并非哈馬斯的真正意愿。以色列方面的聲明為巴以終結沖突實現全面停火蒙上了新的陰影。
此前,在7月31日深夜,雙方實際上已接受了聯合國提出的72小時人道主義停火提議,并同意將赴開羅就長期停火舉行談判。但短短幾小時后,交火于8月1日再次開啟,雙方都互相指責對方率先破壞停火,并分別宣布停火終止。
這次交火重啟標志著之前以美國國務卿克里為首的西方國家對巴以雙方的外交斡旋失敗。在以往的巴以沖突中,大國常常扮演著勸架者的模式,即使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也起碼能讓雙方給個面子買個賬,但這次這一“萬能藥方”卻完全不起作用了。究其原因,一個是美國等西方國家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大為削減,更重要的是,這種“勸架”模式通常是從大國本身的利益出發,并不能完全代表沖突雙方的利益訴求,所以難以取得實際效果。
美國中東影響力消退
美國國務卿克里于7月21日離開華盛頓前往中東地區斡旋,在隨后的近兩周時間里,他先后踏足開羅、耶路撒冷、拉姆安拉、特拉維夫和巴黎,不可謂不努力。但結果卻事與愿違,巴以雙方的的停火協議兩次被打破,傷亡人數一直大幅攀升。
有分析家認為,美國先前在中東的一系列舉措,比如,不愿正面介入敘利亞局勢和最近的伊拉克困局、再次延期的伊朗核問題談判等,都讓其在中東盟友中的可信度大為降低。一些中東國家開始感到,接不接受美國的調停已經不再那么重要了,即使是買了美國的賬,也對本國的利益和地區局勢沒有什么幫助。
克里結束斡旋離開中東地區時,以色列媒體上出現一些嚴厲抨擊這名美國國務卿的報道。以色列《青年報》報道稱:“約翰·克里令人難堪,就像一個雪球,越滾越難堪。”克里的尷尬在于,在他進行斡旋時,以色列和哈馬斯已經不打算在短期內停手了。而美國顯然在現階段,無論是在人情上還是在實際行動上都沒有可以迫使雙方接受自己“勸架”的砝碼。
埃及角色轉變
之前,由于在地區事務中的影響力,特別是借助穆斯林兄弟會的勢力,埃及在與穆兄會關系密切的哈馬斯組織的交往中扮演著大金主和可信中間人的角色。但這一角色在現任總統塞西推翻埃及穆兄會政府后發生了巨大轉變。
塞西上臺后,先是宣布穆兄會為恐怖組織,然后大力打擊穆兄會在各地的勢力。穆兄會的失勢也直接導致哈馬斯經濟來源的枯竭,使得其在加沙地區的生存愈發雪上加霜,從而不得不考慮進一步沖破以色列對加沙的封鎖。
可以說,埃及政權的更替不光影響了本國的政治走向,也間接影響了哈馬斯的政治決策,使后者不得不孤注一擲,鋌而走險,使得本次武裝沖突事件一再擴大。
隨著交火時間的持續,雙方傷亡人數越來越多,付出了高昂代價之后,哪一方都不愿在取得明確成果前停手,這也是目前停火無法實施的重要原因所在。不論是哈馬斯對破除加沙地帶封鎖的渴求,還是以色列要大幅削弱哈馬斯使之今后不敢實施襲擊,雙方的預期目標都沒有實現。而國際社會的斡旋也不會就此停止,但關鍵的一點是,誰能讓雙方再次坐下來,傾聽彼此的真實訴求呢?顯然在“勸架模式”之外,巴以問題需要一個新的方式來避免更深的危機。(文/余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