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點" />
提及中非關系,很多人會想起半個世紀前時任中國總理周恩來的非洲之行。1963年12月至1964年2月,周恩來對包括埃塞俄比亞在內的非洲十國進行了訪問。這一長達五十余天的歷史性出訪掀起了新中國與非洲國家建交的第一波高潮,也掀開了中非經貿合作的新篇章。
50年后的今天,新任中國總理李克強即將開始對埃塞俄比亞等非洲四國進行他就任總理以來的首訪。人們期待著,李克強此行將為邁入“知天命”之年的中非關系注入新的活力,新時期中非經貿合作的“升級版”呼之欲出。
“去年習近平主席訪問非洲時,明確了中非‘命運共同體’的關系。體現在經貿合作領域,中非可謂是‘機遇共同體’——雙方互為彼此進一步發展的機遇。”非洲事務研究專家、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院院長劉鴻武向中新社記者指出。
劉鴻武認為,當前中非發展處于“特殊戰略機遇期”。他解釋道,隨著全球發展動力越來越倚重于南方國家,中非已經形成了一種“梯度結構”——中國的發展可為非洲提供其工業化所需的大量資金、技術及人才,而隨著非洲由相對貧困狀態向中等收入國家邁進,一個逾10億人口的龐大市場又將為中國提供新一輪增長動力。
數據顯示,從2009年起,中國已經連續五年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國,也是非洲新興投資重要來源地,非洲則是中國重要進口來源地和海外第二大承包工程市場。截止到2013年底,中國對非直接投資的存量達250億美元,在非投資中企超過2500家。
“中非之間的經貿合作之前更多體現在量上,下一步的合作有必要更多向質的層面邁進。”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西亞非洲所副所長徐偉忠向中新社記者指出,中非之間的經貿合作此前一直由傳統商品貿易和工程承包推動。接下來一段時期,中非應著力于在投資合作領域“更上層樓”。
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王成安對此表示贊同,他對中新社記者指出,無論是從國際社會對非投資總額還是非洲對外資的需求量來說,中國對非投資總額仍占“很小一部分”。王成安期望借助高層的訪問,讓非洲投資環境為更多中國企業所知,從而促進中國企業對非投資。
徐偉忠指出,鑒于中國面臨產業轉型升級的壓力,今后一段時期,一些國內過剩產能或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可以考慮向非洲轉移。“非洲在發展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業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這些產業的轉移不僅可以實現中國國內產業的轉型升級,更有助于促進非洲當地的就業和經濟發展。”徐偉忠指出。
“中國歷來致力于推動非洲的國家能力、發展能力建設。”劉鴻武指出,未來一段時期,非洲將在跨國、跨區域的一體化方面有所進展,其中蘊藏著大量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機遇,中國在其中大有可為。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對非政策歷來重視共贏。著名的中國“對外援助八項原則”,便是周恩來在前述訪非之行中提出的。其中的多項原則,如“平等互利;尊重受援國主權,絕不附帶任何條件,絕不要求任何特權”等,一時在國際社會傳為佳話。
“半個世紀以來,中國在對非援助中,一直恪守這些原則,中國的身體力行贏得了非洲國家的尊重和國際社會的認可。”王成安說。
人們注意到,李克強對非訪問即將展開,在此期間,中非雙方預計將簽署近60份合作文件,涵蓋經貿、文化、農業、衛生、人員培訓等多個領域。這些合作項目無疑將進一步增進非洲國家民眾的福祉,從而為新時期中非經貿合作“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