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烏克蘭東南部三州發生親俄羅斯的示威游行,并且占領州政府大樓豎起俄羅斯國旗后,美國指責是俄羅斯在背后搗鬼,可能給武裝分子發錢肇事。俄羅斯以同樣的玩法應對美國。當烏克蘭特種部隊奪回哈爾科夫州政府大樓,并且在一槍未打的情況下逮捕70多名“恐怖”嫌疑人后,俄羅斯對烏克蘭向東部地區集結部隊表示不安,指責美國特種部隊參與其中。
俄美似乎都表現出擔憂,惟有烏克蘭政府膽大。一方面指責俄羅斯在謀劃克里米亞的最新翻版,一方面匆忙修改法律,加強對分離主義刑事處罰力度,包括對改變國家邊境或領土邊界為目的的蓄意行為判處9—14年監禁并沒收財產,對叛國罪處罰最高達終身監禁并沒收財產。
不管烏克蘭東部變局是誰先攪動的,俄美雙方都有“下臺階”的愿望,并且比試誰能左右烏克蘭的能耐。俄羅斯已提出烏克蘭總統候選人參與的四方談判,由俄羅斯、歐盟、美國與烏克蘭政府共同協調,由此開啟烏克蘭民族對話的進程。這比美國一味指責更進了一步,已提出和平的解決途徑。
自從俄羅斯獲得克里米亞后,美俄已經達成默契,或者說均勢。只要俄羅斯不再西進,歐美默認俄對克里米亞的“收復”,因此對俄制裁是警告性的,北約無力對俄展開軍事行動。而俄羅斯也知道,如果再出手,不僅會留下“沙皇主義”的國際罵名,讓相對友好的鄰國產生警覺和提防,而且會完全失去烏克蘭。失去烏克蘭,俄羅斯就會失去諸多國家的信任,淪落為三流國家。因此,俄美都希望盡快平息烏克蘭局勢,不要牽制自己的戰略布局。
但是,兩國仍在比試誰在烏克蘭的發言權更大,特別是在烏克蘭未來政局部署上。美國顯然無法給烏克蘭提供政權重建需要的大量資金,僅天然氣一項,俄羅斯就占據優勢。而俄烏兩國多年的近鄰關系和政治人脈,美國也是難以企及的。很可能的結果是,美國會對俄羅斯有所妥協,從而維系西方與俄羅斯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對話關系,并且為西方價值觀留下顏面。
可以預見,美俄都不想在烏克蘭問題上投入過多精力,都想趕快“往前看”。俄羅斯對烏克蘭政局的發言權,會大于美國,雖然可能是幾年之后。(陳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