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斯諾登事件爆發半年后,美國總統奧巴馬終于宣布改革情報系統,開列五大具體措施,包括對通話記錄的收集、攔截國際通訊等情報活動強化監管透明度;建立不再由政府保存通話記錄的新機制等,這是自去年6月斯諾登踢爆美國大規模竊聽和監視后,奧巴馬對情報問題最全面的回應。
如此改革措施,奧巴馬顯然基于以下兩方面考慮:一是“對內滅火”,平息國內輿論壓力。奧巴馬提出,將會“轉型”對內電話監聽項目,暫停大規模搜集和存儲美國公民電話記錄,強化對民眾隱私的保護。二是“對外安撫”,向全球遭監聽的40多個國家做出交代。然而,細細梳理改革舉措卻不難發現,這些未動真格的小調整誠意欠奉,恐難消除國內外的諸多擔憂和質疑。
首先,在演講中奧巴馬大半篇幅都在強調情報監控“不容動搖”。諷刺的是,在宣布改革意向的場合,講話卻像“強有力背書”—奧巴馬再度強調情報機構“反恐有功”,認為情報監控對后“9·11”時代美國反恐至關重要。也就是說,從國家政策層面講,情報監控的重要性不會因質疑而受到威脅。
其次,奧巴馬辯稱,每個國家都會搜集情報,美國政府不會僅因自己情報工作更高效而道歉。這樣不但缺乏誠意,恐怕也很難認可。奧巴馬聲稱,除非事關美國重大國家安全利益,否則不對親密盟友的領導人實施電子監控。但如何判斷“國家安全利益”,又由誰來判斷這些都是待解的問題。在這樣的條件設置下,很難相信美國會停止監控外國領導人。
第三,奧巴馬強調不再由政府保存通話記錄,但由誰來保管,卻仍無定論。
最后,這些改革都是行政層面的措施,未觸及情報機構權力的法律根基。據報道,奧巴馬政府幾年前“偷偷地”從監控法庭獲得允許NSA搜索美國公民通訊、截獲電話的權力,法律上的“營業執照”一直為情報機構“保駕護航”,以至于讓它們為所欲為。奧巴馬在改革措施中聲稱,美國的情報搜集一直與法律原則保持一致,還稱所有情報監控都受到國會監督。
由此看來,美國情報舉措能否真正落實,還有待觀察。奧巴馬指望以此挽回盟友、國際社會、國內民眾對美國的信心,還是要打個問號。(陳周 媒體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