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屆中歐領導人會晤召開在即,在國際格局深刻復雜變化、世界經濟艱難復蘇的大背景下,中國與歐盟作為利益密切相關的世界兩大力量,如何通過彼此之間最高級別的會晤機制加強協調配合,向世界傳遞信心,輿論聚焦,世人關注。
的確,今天的中歐關系內涵之豐富、影響之深遠已毋庸置疑,猶如一棵參天大樹,根植于雙方廣泛的共同利益之中,并結出碩果累累。歐盟已成為中國最大貿易伙伴、進口來源地和技術引進來源地,而中國則是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及出口市場,中歐合作互利共贏,已成共識。
歐債危機進一步檢驗著中歐關系的牢固程度。在各主要經濟體自顧不暇之際,中國沒有隔岸觀火,而是以官方表態和實際行動對歐盟進行了堅定支持,甚至遠遠超出了歐盟的某些“傳統盟友”,這對歐盟來說無異于雪中送炭。關鍵時刻,中國向世界表明了對歐洲發展的信心,顯示出大國的實力與擔當,也生動詮釋著她一直以來倡導的“互利共贏”理念,歐盟對此應該有深刻體會。就像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說的,“歐中戰略伙伴關系對歐洲而言不是戰略選擇而是戰略必需”。
在中歐關系歷經考驗,不斷深入發展的今天,雙方關系卻也不時受到一些雜音干擾。受歐債危機影響,歐盟在對外貿易中保護主義傾向上升,對中國光伏、電信產業展開反傾銷調查,以種種名義制造貿易摩擦;同時,歐盟對華軍售解禁和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久拖不決,制約著雙方戰略互信和務實合作的進一步深化。
在與中國長期以來打交道的過程中,歐洲人需要對中國的發展理念、發展道路有更直觀真切的了解。一個在和平發展中崛起、市場和資源廣闊豐厚的中國,只能是歐盟前進道路上可信賴的合作伙伴。同樣,歐盟也應該以更加平和的心態看待中國的崛起,中國的成就是全體中國人民勤勤懇懇干出來的,她沒有走過任何捷徑,沒有躺在任何人身上坐享其成。她本著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原則同世界各國發展友好關系,中歐關系也有理由在這一基礎上走得更遠。
比利時首相迪呂波說過,“未來5到10年‘歐洲模式’能否持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歐盟與世界各國特別是中國的合作。”在世界經濟低迷的關鍵時刻,需要的是同舟共濟,增進信任,攜手應對挑戰,而維持互信“藩籬”,推行保護主義只是短視之舉,損人而不利己。會晤的大幕即將拉開,進一步深化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造福雙方人民面臨新的契機。在回顧中歐關系取得的歷史性進步時,我們更有理由期待雙方早日就解決一些 “互信障礙”達成共識。我們希望歐盟早做決斷,以實際行動回應中方的真誠與善意。(卓宇 國際問題觀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