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代》周刊網站9月14日文章】題:從美國使館遇襲中學到的教訓(作者托尼·卡倫)
本周的美國使館遇襲事件,是在一個充斥著新舊挑戰(zhàn)的阿拉伯政治圖景中權力爭奪的產物。以下是從這丑陋的一周中學到的五個關鍵教訓:
1.薩拉菲派“黑色旗幟”的恐怖在班加西、開羅和薩那使領館前出現的一個較為重要的象征,是無所不在的黑色旗幟。這面旗幟是政治薩拉菲主義的標志。薩拉菲派或許對伊斯蘭主流構成了一個更有力的挑戰(zhàn),比對西方更甚。因為他們可以宣稱一切與西方合作、維持與以色列的和平協議以及為科普特基督徒創(chuàng)造一個寬容環(huán)境的妥協或好意,是“違背伊斯蘭教”的。
2.埃及領導人政治脆弱,而且正走在雷區(qū)上穆兄會似乎并不明白,或者只是不在意,他們的公開立場現在對于定位自己的形象多么重要。從穆巴拉克手中奪權的將軍集團將在何種程度上允許一個民選政府施展政治權力尚有待檢驗。
3.“后卡扎菲”時代的利比亞,至多是個正在形成中的國家班加西領事館發(fā)生的災難是—個活生生的詮釋:以火箭發(fā)射器和追擊炮武裝的民兵能夠在利比亞相對自由地開展行動,國家軍隊和警察更像是一個概念,而非—個既成現實。
4.盡管奧巴馬施展影響,阿拉伯世界仍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討厭美國6月份發(fā)布的皮尤調查發(fā)現,事實上,79%的埃及人不喜歡美國,只有l(wèi)9%的人對美國持正面觀點。華盛頓在幾個主要穆斯林國家的支持率都較2008年略低。
5.敘利亞:小心行進那些襲擊美國駐開羅、班加西和薩那外事機構的人們高舉的黑色旗幟也在敘利亞一些叛軍作戰(zhàn)部隊中高高飄揚。在那里,小股的、但顯然是薩拉菲派的力量正在試圖在起義中扮演越來越大的角色。(托尼·卡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