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天雪地的皚皚北極,正在成為日本虎視眈眈獵取的對象。與此同時,日本發現自己動身已晚,同樣是非北極地區國家的中國已經有所動作。因此,日本欲在北極與中國一爭高低。
日本認識到,伴隨著地球溫暖化的持續,北極海上的堅冰開始大面積融化,每年夏季大約有6個星期的時間可以通航。這樣,作為世界成長中心的亞洲和歐洲都希望這里出現一條能夠連接彼此的最短運輸航路。此外,北極海底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以及金、銅、鎳等礦物質,這里還與已經產生了《南極條約》的南極地域有所不同,沒有凍結主權爭奪、沒有禁止軍事利用,其經濟效益、開發價值、軍事作用日益凸顯。
迄今為止,關于北極的利用和開發,主要由加拿大、丹麥、芬蘭、冰島、挪威、瑞典、俄羅斯、美國8個國家及原住民團體組成的政府間論壇“北極理事會”來規定。
讓日本感到難以容忍的是,中國在北極已經出手了。
在日本看來,雖然中國和日本都不是北極地區國家,但兩國都已經把對北極的開發利用定位在“海洋權益”上,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2012年8月中旬,中國出動“雪龍”號大型科學考察船對北極東北航道成功地進行了第一次穿越訪問。與此同時,中國政府還積極與“北極理事會”加盟國家開展首腦外交。2012年4月,中國總理溫家寶訪問了“北極理事會”的主席國瑞典、冰島。2012年6月,中國主席胡錦濤主席訪問丹麥。他們都同意與中國加強相互關系。
相比之下,日本感到自身動作遲緩了。當日本申請成為“北極理事會”觀察員國的時候,中國和韓國已經辦理完畢申請手續了。當日本想在這個地區開展首腦外交的時候,中國已經走在前頭了。
如今,日本一方面故伎重演,極盡挑撥之能事,四處散布“具有強大軍事力的中國正在這里露骨地追求權益”,呼吁相關國家提高警惕;另一方面希望早點在北極地區“插上一腳”,確保自身的“發言權”;再一方面就是擔心中俄兩國在北極的行動會直接威脅到日本的北方,因此要與美國調整軍事布局,構筑新的防衛態勢。
所有這些,凸現了日本政府至今未變的冷戰思維,試圖繼續沿用當年兩大陣營對壘的方式防范、遏制中國;凸現了日本經濟實力下降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實景,但嘴上仍是不肯饒人;凸現了日本在國際社會影響力的下降,連“北極理事會”的觀察員國都一時難以如愿。
其實,什么時候日本能夠調整思路了,真正把中國作為友好鄰國,與和平崛起的中國真誠攜手合作,形成亞洲兩大強國的凝聚力,日本在環球世界的經濟拓展與影響力可能都會發生一個巨大的變化。(蔣豐 《人民日報海外版日本月刊》總編輯、《日本新華僑報》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