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人居署8月21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市發布了一份《拉美城市發展報告》。報告指出,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有8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是全球城市化率最高的地區,城市化水平甚至超過了許多發達國家。
1940年至1990年是拉美城市化進程的高峰期。城市人口從原來占該地區總人口的40%迅速增長到70%。這一現象被稱為拉美的“城市人口爆炸”。城市發展成為推動拉美國家加快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引擎”。現在,拉美絕大多數的制造企業和服務業都集中在城市,城市經濟占該地區國內生產總值的2/3以上。拉美最大的40個城市,每年產值超過8420億美元。城市化進程給拉美帶來了發展的希望和機會。
然而,城市發展也給拉美人帶來了失望和苦惱。拉美地區許多城市的生活環境在惡化,城市暴力在增多,特別是社會不平等的現象在加劇,由此引發一系列的社會矛盾和沖突。
第一,拉美城市化進程過快,城鄉差距擴大,社會貧富差距拉大。據統計,20世紀70年代以來,拉美地區人均收入增長了3倍,但貧富差距也進一步擴大。拉美最富有的20%人口所占有的財富相當于最貧困的20%人口的20倍,是世界上收入差距最大的地區。其中,巴西、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和哥倫比亞的貧富差距最為明顯。2009年,這些國家的基尼系數都在0.56以上。進入21世紀后,拉美民眾的勞動收入增加,工資收入差距縮小,加上政府推行資金轉移支付的社會政策,貧富懸殊的狀況有所改善。但是,城市貧困人口仍然有1.24億,幾乎占該地區城市總人口的25%。
第二,拉美城市居民普遍面臨住房難、就業難和看病難的狀況。城市社會治安差、環境污染嚴重和市政建設滯后都直接影響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如今,走進拉美國家的城市,第一印象就是建筑雜亂無章,街道車流擁堵,貧民窟遍布山崗郊野,此外,還有空氣污染、噪音污染和視覺污染等。另外,住房緊缺一直是拉美城市化進程中沒有解決的難題。雖然居住在城市危房中的居民人口占城市總人口的比重從1990年的33%下降到2010年的24%,但保障市民住房仍然是拉美城市發展所面臨的“最大挑戰”。統計表明,1990年拉美國家缺少城市住房約3800萬套。到2011年,住房短缺上升到4200萬至5100萬套。拉美各國情況不盡相同,蘇里南缺房戶約有5%,巴西近30%,而海地卻高達70%。
聯合國的報告指出,如今拉美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階段已告結束,進入了城市人口相對穩定、城市發展重心向內地遷移的新時期。20世紀末,拉美人口年均增長率降到了2.75%,現在進一步下降到1.15%,到2030年將下降到1%以下。同時,拉美國家生育率也從1950年的5.8%下降到2010年的2.09%。這說明,拉美人口增長率回落到“自然狀態”,城市的人口壓力將下降。
現在,像墨西哥城、圣保羅和布宜諾斯艾利斯等大城市在國家經濟中的比重在下降,而一些中小城市則顯現出更強勁的發展活力。過去,拉美城市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區,現在,經濟中心正在向內地城市轉移,使城市布局更加分散,城市人口密度在減少。
拉美國家在城市化進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教訓表明,城市化進程應建立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要趨利避害,規劃在前。聯合國人居署執行主任瓊·克洛指出,加強城市規劃是保障城市經濟、社會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第一步”。幾十年后,全球大部分人口都將生活在城市里,“我們希望未來城市是什么樣子?是需要我們思考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