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危機持續發酵。隨著希臘退出歐元區風險的放大,以及西班牙銀行業困境難解,歐元對美元比價近一個月來不斷走低,至5月31日已跌至1∶1.24以下,創下2010年7月以來最低水平。歐元作為歐洲統一貨幣由強轉弱表明,歐元現行體系難以為繼,危機正在加深。
目前,歐元下挫的直接原因是歐盟拯救行動不給力。人們擔心,如果6月17日希臘議會選舉前歐盟仍拿不出切實的解決辦法,一旦希臘左翼政黨贏得選舉,可能會出現抗債行動,進而導致國家破產、希臘退出歐元區的風險增大。如果希臘退出歐元區,勢必會在一些歐洲重債國導致多米諾骨牌效應。盡管德法和歐盟已明確表示,將不惜代價讓希臘留在歐元區內,但有關方面已為此做了最壞的準備。據估計,希臘若真的退出歐元區,將會給歐盟造成5000億至1萬億歐元的損失,同時有可能帶來30%至50%的通貨膨脹。
在剛剛結束不久的歐盟非正式峰會上,德法兩國對減少債務和經濟增長的看法存在嚴重分歧。法國新任總統奧朗德主張設立歐元債券,以刺激經濟增長。德國總理默克爾則強調實施緊縮政策,減少債務,進行結構改革,深化歐盟內部市場。但無論是借新債還舊債來刺激經濟增長,還是勒緊褲帶過日子,以達到歐盟《穩定與增長公約》規定的目標,都不足以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特別是發行歐元債券將把德國和其他國家的債務捆綁在一起,使歐洲巨額債務互助化,德國很難做到平白無故地為歐元區的其他國家埋單。因此,歐元作為歐債危機的象征性符號,國際市場對其信心似已產生動搖。
就歐元而言,其設計本身亦存在先天不足。歐元是多國共用的“理想貨幣”,它是由建設大歐洲的政治推動形成的。但是,歐元區沒有統一的財政政策,也沒有保駕護航的危機管理機構,更沒有超國家的權威做保障,加之歐元區國家經濟、歷史、文化和語言存在較大差異,使歐元在復雜形勢下的信用危機暴露無遺。
歐元在1999年問世之際,與美元的匯率曾從最初的1歐元兌1.1806美元攀升至1歐元兌1.5美元以上,直到今天歐元仍是僅次于美元的世界第二大儲備貨幣。歐元對促進歐洲國家間的人員、貨幣、商品自由流通,以及經濟、貿易和旅游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但是,西方有輿論認為,由于歐債危機進一步擴散,歐元正面臨其誕生以來最危險的時期,如果歐盟不實行重大政治變革,不僅一些重債國脫離歐元區只是個時間問題,而且歐元也不會有光明的未來。
經合組織近日發表報告指出,對世界經濟來說,歐元和歐元區目前面臨的危機“仍是最嚴重的風險來源”。希臘債務危機已把整個歐洲搞得焦頭爛額,假若歐元再發生大的危機,對世界經濟和國際金融體系的沖擊將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