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的今天,中美在上海簽署了聯合公報。在20多年的對抗之后,太平洋兩岸的兩個大國終于邁出了關系正常化的步伐。
四十年來,中美兩國關系雖歷經曲折,卻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四十年來兩國關系發生了巨變,而巨變中最值得重視的,是兩國已經逐步建立起了一整套雙邊磋商、對話和處理問題的機制,有了一部分最基本的相處規則。中美各層次、各機構之間現在每天有多少電話、文傳和電郵聯系,如果計算一下,相信這個數據一定是驚人的。
回想當年中美關系解凍時的情景,兩個在政治制度、文化傳統和發展水平上如此相異的大國,幾乎沒有什么相處的經驗,更沒有什么能借鑒的規范。路在哪里?路在自己的腳下。中美關系四十年,走出了一條新興大國與守成大國和平相處的新路。未來中美關系的發展,靠的就是鞏固、拓寬和延伸這條新路。
中美兩個大國關系的未來,存在著一定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也是讓一些國家有所擔心的原因所在。但是,比起四十年前,這種不確定性已大大減退,而且正在朝著更確定的方向發展。回顧歷史,放眼未來,最關鍵的就是:中美關系已經不可逆轉。
正常的國家關系,尤其是像中美這樣的大國之間的關系,絕不是沒有摩擦與分歧的關系,而是有一整套穩定的解決與處理問題的機制。出了問題不要緊,關鍵是一方知道找另一方的什么人,通過什么樣的途徑去商量解決,即使兩國解決不了,還可以通過國際機制來處理。
實際上,中美未來關系的走向就是在兩個框架下通過合作而不斷推進的,同樣也受兩個框架的規范與制約。第一個框架是中美兩國已經建立起并在不斷擴大的機制;第二個框架是全球經濟貿易的治理機制。隨著在這兩個框架中的合作的加深,兩國相處的規范將更加清晰,所謂的不確定性會逐步消除。
未來中美之間在兩個框架中的合作,將受兩國實力變化影響。四十年來,中國從被動地受美國影響而轉變為能夠對美國產生影響,這種影響必然會在機制的構建過程中反映出來。在國際體系中,中國的崛起也產生了同樣的作用。現在的中國已不只是一個受影響者,指望中國一直被動地接受外部影響顯然也不現實。
中國需要學會與一個實力變化中的美國相處,除了需要更多地承擔逐漸增加的責任外,還要在現有的規范中,更加明確地提出推進中美機制與全球政治經濟治理機制變革的“路線圖”。
美國則需要找到一種可以與中國分享權利與地位的方式,同時應逐步消除對中國的防范心理。兩國公平相待與相互尊重的關鍵在于,不要總是想象著中國有朝一日會“歸順”在美國的旗幟之下,更不要因為中國不能“歸順”就將中國視為敵手。
中美關系未來仍然是新路,仍然不會有什么外來的或者歷史的經驗可循。但是,再難也難不過當初中美聯合公報簽署時的起步。況且,今天中美相互的了解已遠遠超過了當年。而更重要的是,中美關系四十年打下的基礎與世界的和平發展,已經為中美關系的未來,做了最好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