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美國參議院開始就施壓人民幣升值的“2011年貨幣匯率監督改革法案”展開辯論,預計該法案本周將在參議院獲得通過。在美國主權信用評級下調、紐約“占領華爾街”抗議活動在美境內持續蔓延之際,美國國會對解決國內就業、削減赤字的方案置之不理,卻聚焦人民幣匯率問題,這是一個本末倒置的“錯位”關注,且別有政治用心。
面對國內居高不下的失業率,美國總統奧巴馬9月初高調推出新一輪創造就業方案。一個月來,奧巴馬四處奔忙,以推動國會盡快批準這一方案。此外,美國會兩黨已成立委員會,就10年內進一步削減1.5萬億美元赤字擬定具體方案,然而目前并未取得實質進展。美參議院置上述緊迫任務于不顧,而關注人民幣匯率問題,顯然是舍本逐末之舉。
美參議院把由各種復雜原因造成的失業率高企現象,歸咎于中美貿易不平衡,歸咎于人民幣匯率問題,毫無道理。中美兩國貿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不在于人民幣匯率,中美投資和貿易的結構不同、中美儲蓄率和消費率不同、各國在經濟全球化形成的產業鏈分工不同、國際貨幣體系的不合理等都可能是比匯率更重要的因素。
眾所周知,2008年的金融危機發端于美國,高失業率和經濟低迷一定程度上是金融危機和次貸危機的“后遺癥”,其責任不在中國。計算機普及所帶來的技術突破和創新,剝奪了許多美國人的就業機會,這更與中國無關。
事實證明,人民幣匯率變動無關于美國失業率問題。數據顯示,人民幣升值期間,美國失業率不降反升。2005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已經升值約30%,而美國失業率反而從7%上升到9.1%。一些經濟學家指出,雖然人民幣升值可以在短期內增加美國對華出口、減少中國對美進口,但實際上無法根本解決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
明年大選日益臨近,美國參議院此舉其實是在轉移公眾對經濟每況愈下的注意力,尋找政治替罪羊。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4日撰文指出,“議員們通過此舉能將外界對美國經濟蕭條的部分指責轉嫁給另一個國家”。歷史證明,每當國內出現重大問題或面臨選舉之時,美政客必然會打出“中國牌”以撈取政治選票,這是他們的一貫伎倆。美國會的這種“錯位”關注無益于解決問題。
美國議員將中美經濟問題政治化,也是在掩蓋其對自身經濟政策的失誤和責任。美國自身也應對中美貿易不平衡負很大責任。長期以來,美國從中國進口低附加值、勞動力密集型的商品,卻一直以政治為借口,限制對中國出口高附加值、先進的技術和產品,人為地為解決中美貿易平衡問題設置障礙。
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之際,美國參議院的舉動會加劇國際貿易緊張局勢。國際媒體紛紛評論,這一“極具破壞性的單邊做法”可能導致雙方之間的貿易戰。美國此舉嚴重違背世貿組織規則,一旦發生貿易戰,那么最終利益受損的也絕非只是中國。美國會眾議院議長博納4日警告,上述做法十分危險。眾議院多數黨領袖、共和黨人坎托也提醒,美國與中國貿易緊張關系的加劇可能會產生不曾意料的痛苦后果。英國《金融時報》網站更是將之稱為“一個壞主意”和“危險的想法”,號召人們反對這項法案。
當前,全球金融危機的陰影尚未退去,迫切需要中美加強合作,攜手推動全球經濟盡快復蘇。推動上述法案的美國國會議員應該摒棄政治偏見和保護主義,為互利共贏的中美經貿合作營造積極氛圍,共同促進全球經濟強勁、平衡、可持續發展。(支林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