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及梅林達·蓋茨基金會日前稱,將斥資4200萬美元在盧旺達推出“重新發明馬桶”的計劃,力求解決貧困地區的衛生難題。全球8所大學將獲得資助,專題研究新馬桶。據稱,這種馬桶必須可以獨立使用,不需外接水管、下水道或電源,可把人體排泄物轉變成能源、潔凈水或養分。
該基金全球發展項目負責人博爾維爾表示,“過去200年中,在拯救生命和改善健康方面,沒有哪一個發明比抽水馬桶帶來的衛生革命做出的貢獻更大。”英國《焦點》雜志評出的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中,位居榜首的居然也是抽水馬桶。如今,抽水馬桶被公認為是“衛生水準的標尺”。
可就這小小的抽水馬桶,對于貧困地區的人來說,依然是一個遙遠的夢。西方傳統的抽水馬桶被認為并不適用于這些地區。且不必說與抽水馬桶相關的系統排水設施,就連抽水所需的水源對貧困地區也是件奢侈的事。有數據顯示,當前全世界有40%的人口用不上抽水馬桶,10億人在露天解決排便問題。不能安全處理人體排泄物已經成為發展中國家嬰幼兒死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重新發明適用于貧困地區的新型馬桶刻不容緩。比爾及梅林達·蓋茨基金會決定將一些人眼里“上不得臺面”的廁所問題納入計劃,也經歷了一段曲折摸索。最初從事慈善事業時,比爾·蓋茨曾向貧窮國家提供資金、購買電腦等。但后來他在南非考察一個貧困社區時發現,所資助的電腦基本派不上用場。因為對當地人來說,饑餓、疾病讓他們的生存都成了問題,電腦雖是個好東西,但救不了他們的命。從那以后,蓋茨才意識到,原來慈善也不僅僅是給錢給物,也要有所創新。于是這才決定將幫助非洲國家提高糧食產量、預防疾病作為援助方向。
如今,蓋茨這位互聯網巨子以自己一貫的創新思維來管理慈善基金會,扭轉慈善方式。在菲律賓,基金會專門資助研發高光合效率、抗洪澇和耐寒的新品種水稻,解決更多人的吃飯問題。在博茨瓦納,基金會為艾滋病患者們提供醫療幫助,并一直不懈地資助艾滋病疫苗的研發。在莫桑比克,基金會則捐贈了16億美元用于防治瘧疾。其關注方向側重于民生、環保、衛生等更廣闊的領域。
人們還記得,比爾·蓋茨今年同北京大學學生交流時,話題就一直圍繞慈善而展開,而且三句話離不開“創新”二字。“慈善事業需要愛心與堅持,更需要創新。”慈善事業只有不斷創新,才能更有吸引力、感染力,才能使慈善隊伍越來越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