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央關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首先在中央政治局開展的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開了專門會議,習總書記在會上提出:“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中央政治局處在黨和國家政治生活最高層,必須識民情、接地氣。”
三國時,諸葛亮與周瑜有一組對詩趣聞流傳至今。周瑜道:“有水便是溪,無水也是奚,去掉溪邊水,加鳥便是雞。得志貓兒勝過虎,落坡鳳凰不如雞。”諸葛亮對道:“有木便是棋,無木也是其,去掉棋邊木,加欠便是欺。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兩人以鳳凰、蛟龍和猛虎為意象,表明離開賴以生存的環境,強勢也會失勢的道理。
這組對詩寓意深刻,于今仍有警醒作用。十八大之后,中共新領導層就密集“走基層”,路線圖涉及全國眾多省份,正如“蛟龍入海”、“猛虎歸山”。令人欣喜的是,帶頭起到了積極的“場效應”。我省各級黨員干部隨著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接地氣”也蔚然成風。
“接地氣”利于“養朝氣”。深入基層察民情,是我黨的一貫作風。進入新時期,交通方便了,一些干部下基層卻鮮見了;通訊發達了,百姓真實聲音卻聽得少了;干部學歷高了,做群眾工作的能力卻低了。可見,干部一旦踩起了“高蹺”,嬌氣、傲氣、霸氣、躁氣、暮氣等“官氣”就易上身。而經常撲下身子、放下架子,腳踏實地,吸納深厚的“地氣”,有利于去除“官氣”,涵養“朝氣”,使干部充滿生機與活力。
“接地氣”能夠“強底氣”。干部是否密切聯系群眾,不僅關乎工作質量,還關系到能否真正情系百姓。近日,隴縣以“百日大調研”行動為切入,以“弄清楚群眾在想什么、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是什么、干部作風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什么”為內容,組織眾多黨員干部進村入戶開展調研活動,力推群眾工作經常化、制度化、科學化。顯然,這個行動有助于讓干部盡收大地“浩然正氣”,樹立“公仆”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接地氣”可以“生靈氣”。接到了“地氣”,摸清了“地氣”,就是弄清了基層的實際,知曉了百姓的所思所想所念所盼,可謂“察實情”。在此過程中,采集群眾的“靈氣”稍加整理,就能成為工作的“金點子”,繼而轉化為執政能力,做到“出實招、求實效”。前些日子,碑林區74個街辦和部門、103個社區和各個學校組織“我為群眾工作獻一策”活動,牽出了一批解決群眾煩心事的金點子。“接地氣”,正是干部問需于民、問計基層的生動實踐。
“蛟龍入海,必風起云涌”。黨的事業根基在基層、血脈在基層、活力在基層。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利于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是實現中國夢的有力保證,黨員干部只有把握群眾路線的時代意蘊,主動“接地氣”,經常“接地氣”,滋養自身的“朝氣”、“底氣”和“靈氣”,增強帶領人民實現中國夢的本領,才能真正“有氣場”、“得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