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以往的重大公共災難并無二致,四川蘆山強震中,中國紅十字總會又一次站到了聚光燈下,傳言與質疑紛至迭來。但是,此種累加的負面信息,以及衍生出來的不堪評價,就真的是災難中紅會的完整客觀形象嗎?
不可否認的事實是,紅會仍然是救災的生力軍之一。此次蘆山地震發生后,紅會系統不僅緊急組織多支專業救援隊奔赴現場,同時調集了大量帳篷、家庭包與棉被等物質運往災區。誠如一些媒體人指出的,有著完善組織、充足物資與暢通信息優勢的紅會還是非常重要的救災力量。
當紅會頻頻陷于民眾指責與抱怨之中,這事實上說明的是兩個問題。一是在現代社會中,慈善已經與我們越來越多的人產生了聯系,緣于慈善在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它時刻置于民眾的眼睛與觀察之下,任何的瑕疵與過錯都讓人無法容忍。另一個則是,因為曾經的公共形象不佳,紅會要重獲公眾信任,將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不能用真誠和透明的態度去運作機構,管理慈善事業,那么紅會不僅舊賬容易被翻出,工作的過失也容易被公眾的情緒放大。
關于紅會管理機制上的轉身,關于慈善管理與現代理念的接軌,改革其實一直都在進行。紅會相繼推出運行捐贈信息發布平臺、人事制度改革等種種內部糾偏措施,此后,還設置了社會監督委員會。但我們不得不承認,此種改革進度依舊相對滯后于公眾的心理期待。這正是紅會作為動輒招致公眾不滿的深層根源。滯后性的形成,當然有眾所周知的歷史原因,更重要的是,它必須學會依靠具體的慈善實踐來倒逼與改善。只有這樣,一個既不壟斷、又有專業慈善技能、也不憚于監督的紅會才能真正形成。
正因為如此,紅會又一次遭遇公眾的“口誅筆伐”,并不完全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口誅筆伐中,一半是紅會正在遭遇的輿論危情,但另一半又何嘗不是它重塑社會信任的一個契機呢?若紅會在隨后救災中展現出卓越的救災專業能力,與合格透明的慈善管理狀態,那么這不僅能夠補回其以前的“輿論負分”,其公眾認可度也必將得到較大提升。現在,于蘆山強震中,紅會再次站在了選擇的關口上,真心期待它能有不孚眾望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