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由于中國移民大量海外購房推高當地房價,引發當地人不滿。其實,無論移民還是單純的海外投資購房,這種現象已存在多年,最近有愈演愈烈之勢。尤其是,在海外購房潮涌動的同時,一些國內開發商也跟著這股購買力到海外開發地產了。
萬科董事長王石日前表示,不少客戶都紛紛移民海外,30%選擇北美,萬科跟隨這些客戶進軍北美。除了客戶轉移促使萬科調整戰略外,另一原因是國內樓市調控讓開發商相機應變。換句話說,無論是中國人在海外購房,或是國內開發商在海外開發地產,原因之一就是樓市調控。
盡管國人移民到海外購房或在海外投資房產有多種原因,但有個原因不容忽視,即樓市調控中的限購等政策,讓不少富裕人群無法投資房產,再加上國內投資渠道有限,且有通脹之憂,就紛紛把目光投向海外。
顯然,國人海外購房以及開發商海外開發,必將轉移大量社會財富,為他國GDP做“貢獻”,對國內經濟或多或少會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有必要對海外購房熱、海外開發熱進行冷靜反思,能否把海外購房資金、海外開發資金通過合理調控留在國內?
僅就樓市調控而言,海外購房熱對我們有三點啟示:其一,調控重心應放在房產持有環節,而不應主要著眼于限購、限售。海外房產持有成本一般很高,為何國人還是愿意去海外投資房產?原因之一就在于“養房”成本高已是共識。如果政策做相應調整,盡快提高“養房”成本,或許綜合效果會更好。其二,樓市調控不妨設計一塊“吸水的海綿”。即為房產投資資金設計一個出口。表面看,國內資金海外購房有利于國內房價穩定,但卻造成社會財富流失。如果采取對策鼓勵普通商品房和保障房的供應,而讓高檔房產充當吸引投資資金的“吸水海綿”,這樣即可兩全其美,同時,高檔房地產的稅收和賣地收入,還可反過來扶持保障房。其三,通過長效手段和市場力量讓房價回歸理性。政府不能只用臨時性的控制樓價措施,而應通過市場的力量限制樓價上升。所謂“長效手段”,即法律手段、稅收手段。
樓市調控之所以10年9次調控,房價依然上漲不休,原因之一就在于臨時手段多,而長效手段少。但真正能改變市場預期的手段是長效手段,而非臨時行政手段。如果我們不能給市場一個明確的預期,恐怕國內房價調控難以達到目的,而且,海外購房造成的財富流失也難以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