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青 作
在房地產市場勃興的十年間,不少專家曾預測房價會大跌、樓市會崩盤,但十年間房價并未下跌。有民眾聽信了專家的意見賣掉了房子,稱因此凈虧損六七十萬元。(3月21日《新京報》)
中國的樓市,令一眾專家斯文掃地。僅看今年3月,知名房地產商任志強就放話說,這個月房價將暴漲;評論人士“牛刀”則立帖為誓,稱房價泡沫要在3月破裂;而對深圳的郭建波來說,3月房價若不降,他就要在長安街裸奔……此前十數年,開發商、經濟學家、各種機構等紛紛預言,就房價走勢揮斥方遒、指點江山。遺憾的是,房價從來就不曾契合過預言。
專家語出多門,屢屢折戟在樓市的詭異變化中,這固然因“屁股決定腦袋”在攪局,但更多的,恰恰說明中國樓市的起伏跌宕,已經超過了經濟學原理和生活常識。百姓信專家,原本也沒錯:一是專家不僅掌控話語權,更多的還代表著這個社會的思維與取向。二是專家往往與制度設計關系密切,他們的聲音應該能影響決策方向,從這個意義上說,盡職的專家也應該是社會的“良心”。值得反思的是,十多年來,“老百姓信專家”被現實證偽,那么,那些喊出“樓市不崩盤,我就去跳樓”等言論的專家學者,他們信賴的又是什么呢?
撥開迷霧不難發現,一者,有人信賴的是自己的利益。譬如以房地產商為代表的“專家派”,他們無論看漲還是看跌,居心都在自家的房價。二者,有人信賴的是理想主義經濟學。一切從模型到模型,從數據到數據,看不穿背后的利益紛爭,結果自然折戟在天真的理論推演上。三是以“預測”為生意,要么迎合公眾的心理大放厥詞,要么逆著輿論博取眼球效應,反正出場費水漲船高最是要緊。唯一的輸家,只有那些踩著專家的鼓點,卻沒能踏準房價節奏的購房者。(鄧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