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報告強調“五位一體”,所謂“一體”,就清楚地表明,政治體制改革應與其他方面的改革、建設保持同步。
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指出:“政治體制改革是我國全面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繼續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報告對政治體制改革有大篇幅的論述。
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發展實踐,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已是勢在必行。對此,十八大報告指出了具體目標,包括降低黨政領導干部人大代表比例;拓寬基層群眾自治范圍和途徑,豐富內容和形式;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穩步推進大部門制改革,健全部門職責體系;嚴格控制機構編制,減少領導職數,降低行政成本等。
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既是執政黨的施政目標,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以十八大為契機,當加快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回應民意期待。
十八大報告首次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五大建設并列,提出“五位一體”,意義重大。從過往的改革實踐看,經濟體制改革使國家實力大為增強,民眾收入普遍提高,經濟要素配置也得以優化;文化體制改革則方興未艾,正在向著縱深推進;社會建設方面也逐步破除了以往的管制思維,社會組織發育迅速,公民社會茁壯成長。還有生態文明建設,已經成為科學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報告強調“五位一體”,所謂“一體”,就清楚地表明,政治體制改革應與其他方面的改革、建設保持同步。
這是因為,其一,政治體制改革關乎改革發展的全局,是深化各項改革的制度基礎。沒有對權力的約束,就不可能有權利的保障;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切實推進,其他領域的改革也不可能進行到底。只有政治體制改革的保障,那些已經取得的改革成果,才不會再度喪失。
其二,“五位一體”中的各個方面也相互交織、滲透,并非簡單的單線突進。經濟體制改革自不待言,在影響經濟發展的諸多因素中,政府行為往往是一個重要因素。以社會建設來說,其中涉及的公民社會、基層自治乃至社會矛盾與沖突的化解等方面,無不與公共治理與權力運行有著深刻的關聯。
此前,有學者在談到政治體制改革時,強調不能突進。的確,政改必須“穩妥”推進,但也必須明確,目前公眾之殷殷期待者,是政治體制改革與其他方面的改革齊頭并進,而并非什么“突進”。以“突進”來遮蔽“積極穩妥”推進,并非報告本義。
誠然,因為政治體制改革事關全局,需要綜合兼顧、交互推進,但在一些民意高度關切、而現實條件已經具備的改革,比如擴大黨內民主、削減副職官員人數、降低黨政領導干部人大代表比例;提高行政透明、官員財產申報、政府全口徑預算決算公開等方面,可以有實質性的突破。在此基礎上,逐步向深度推進,如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人大代表專職化、擴大基層民主等,穩步向目標推進。
政治體制改革當有“壯士斷腕”的勇氣和魄力。鄧小平當年在談到政治體制改革時曾說,“改革總要有一個期限,不能太遲。”即便有些改革確實暫時不具備條件,也應該設計路線圖、制訂時間表。事實上,“路線圖”也好、“時間表”也罷,本身就是政治體制改革的步驟和組成部分,其要義在于,既向社會宣示決心、指出路徑,也是在尋求社會認同、減小改革阻力。
惟其政治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則中國的改革發展大業,才能在經濟、文化、社會和政治發展的互動交匯中實現最優化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