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中國青年報》有兩則新聞,有必要放在一起來解讀:其一,超規格接待、高標準用餐,直至鮑魚、魚翅、遼參以及茅臺、五糧液……公務接待中的奢華之風一直以來為各界所詬病。溫州近日出臺公務接待新政,明確規定,野生黃魚、鮑魚、魚翅、遼參,以及茅臺、五糧液等,均不得上桌。其二,安徽省蒙城縣三義鎮政府公款吃喝欠小飯店20多萬元,17年未還。債主劉夢夫先后向蒙城縣及亳州市法院起訴。2011年,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判決,根據還款協議,劉夢夫于2019年才能拿到全部欠款。
多少年來,公款吃喝問題一直是一個令人痛心糾結的問題,“幾十個紅頭文件管不住一張嘴”成為治理公款吃喝最寫實的描述。盡管如此,許多地方仍在探討治理這一問題的方法和方式,這不,溫州又把奢華的公務接待當成了治理重點。
盡管溫州的公務接待新政被歸納為“三嚴四禁”,“嚴格”和“禁止”成為新政的關鍵詞,但誠如溫州一職能部門的領導所指出的,關鍵仍在于如何嚴格地執行。眾所周知,在過去治理公款吃喝的漫長歲月里,所出臺的眾多紅頭文件中,哪一個不把“嚴禁”當成關鍵詞的?只不過,執行起來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譬如,當初“四菜一湯”被“嚴格”執行的時候,不是一度演變成“四盆一缸”嗎?現在,茅臺、五糧液被禁上桌了,換成二鍋頭是不是就能解決已成社會痼疾的公款吃喝之風呢?我看未必。
歸根結底,公務接待中的奢華之風還是由不太奢華的公務接待發展而來的,而且,目前公務接待中所存在的問題不只是奢華之風的盛行,更有假公務接待之名的自我接待和大吃大喝。這些年,像三義鎮政府吃垮小飯店的新聞時有曝光,也許,在這些動輒十幾萬、幾十萬的積年吃喝中,并沒有上過幾次鮑魚、魚翅和茅臺五糧液,而可能只是普通食物和二鍋頭,但這種公款吃喝所造成的惡劣影響,遠不是吃垮了幾家小飯店,更有民眾對官員腐敗和政府形象的直觀感受。
溫州公務接待新政中的亮點之一,就是公務接待卡的使用,改革方希望借此能夠掌控各單位公務接待的情況,因為,公務接待卡的終端在財政局,“刷了多少次卡,每次刷了多少錢,財政局電腦都將顯示。”可是,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是,倘若有單位不去公務接待定點飯店,不刷公務接待卡,而是采取“傳統”的賒賬方式——譬如就像三義鎮政府那樣,改革方又將如何應對?該如何去查證這種現象?
事實上,公款吃喝問題之所以難于治理,不是財政局未能掌控的問題,而是因為有些單位并不見得將公務接待消費反映在財務賬面上,而往往以別的形式處理——各單位的“小金庫”就是處理公款吃喝經費的“撒手锏”。因此,單是“嚴格執行公務卡消費制度”,單是嚴禁公務接待中喝茅臺,是不可能從根本上治理公款吃喝問題的。一旦執行無力,公務接待卡淪為了廢卡,一切必將故態復萌,一如當初的“四菜一湯”、“四盆一缸”和滿漢全席的輪回。
公務接待原本就是一個假命題,不妨想像一下,在沒有公務接待制度國家,別說喝茅臺,就是喝二鍋頭也無從報銷,只能自己彼此間“AA”了,要那張煞有介事的公務接待卡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