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配合去年6月開始為期一年的全國清理公路收費行動,廣東實施有史以來動作最大的一次清理舉措,但還是有收費站“頂風上馬”。羊城晚報記者調查證實,在321國道肇慶段,一個“九市收費站”借助“大挪移”之術,企圖搖身一變成為新的“搖錢樹”。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早已為人詬病,收費站“大挪移”堪為最新實例。按照國家相關規定,非封閉式收費公路相鄰收費站間距不得少于50公里。321國道肇慶段從東往西目前共設有馬房、小湘、悅城和暫未投入使用的九市以及長崗收費站,因為小湘至悅城29公里,悅城至九市21公里,悅城屬非法要撤銷,而遷到九市恰好相距50公里,就能巧妙避過關門的命運,挪開幾步,照常收錢。
設計者苦心籌謀的“對策”委實令人嘆服,但“挪移”之招顯然與清理公路收費行動的初衷背道而馳。
公路設卡收費向來是各地的生財之道。看上去似乎是“貸款修路、收費還貸”,合情合理,但問題絕非如此簡單。收費站財源滾滾,各種利益混雜其中,很多時候還是政府的“小錢柜”。大家挖空心思死保收費站,在允許范圍內能多設絕對一個不少,實在一點也不足怪。
令人不解的是,上級交通部門似乎早為一些收費站預留了“挪移”的空間。“收費公路專項清理工作實施方案”提出凡屬于同一個地級市、站距不足50公里的收費站應當撤銷其一,但在其附件《站距不足收費站處理情況表》中,撤站并不是主要處理方式,搬遷才是“主流”。如此,采用“挪移術”異地重生的肯定絕不僅是一個九市收費站。
眼下,一年期的清理公路收費行動即將收官。廣東已宣布今年1月起取消了109個普通公路收費項目,撤銷41個普通公路收費站,減少收費公路里程2660多公里。相對于以前幾乎“是路必收費”,這確是巨大的進步。但是,“挪移”的做法若成為“主流”,就很難說清理已經徹底。再說清理基于能留下的盡量留下,實在留不住的才撤掉,那也不能說已大功告成。
說到底,能否撤銷公路收費站,關系的是能否“還路于民”的大問題。經濟欠發達地區要撤銷一個收費站,相當于從地方財政割下一塊肉。地方政府依依不舍甚至變換花招留住“印鈔機”,或多設幾個站當“搖錢樹”,都不難理解。但上級制定的相關措施不僅不應保護這種與國家政策初衷不符、有違經濟發展規律的行為,而且應該套上嚴厲的緊箍咒。否則,清理行動興師動眾,到頭來卻是變個招繼續生存,顯然無法減輕民生痛感。
公路的特性在于公用及公益性,不分上路者來自天南地北。如果對欠發達地區的收費站只是大聲喊撤而沒有補救之策,并不利于徹底清理公路收費,需要從全省的角度通盤考慮。比如,以廣東的實力是否可以徹底取消普通公路收費?如果廣東步子邁大一些,全部取消收費站,讓公路真正回歸姓“公”的屬性,豈不是一件有利于全省均衡發展的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