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1+1》4月16日播出《問題膠囊:你很“毒”!》:河北阜城8年后再遭曝光生產工業明膠并銷售給藥企事件,阜城副縣長回應時,介紹了當地政府過去數年工作成績,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工作制度是有效的等等。節目主持人白巖松則提出疑問:為什么做這么多事情,事情還發生得這么嚴重(4月17日央視網)。
如果某地出了問題,當地官方在第一時間的第一姿態會是什么?高度重視當然是對的,可如果它已經成為一句鐵打的官話,是真是假或許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必須要說。
官場官話,因為太套路、太刻板,以至于很多說法近乎一字不差,又被譏為“不是人話”。前年,河南義馬煤礦發生瓦斯爆炸事故,澠池縣副縣長向調查組匯報時,幾乎通篇都是自我表揚,且套路和措辭均符合標準格式。調查組成員實在聽不下去了,打斷并質問說:如你們自我表揚這樣,事故咋會發生呢?
今天,當我們倍感“膠囊很毒”的沉重之際,再次聽到了地方官員以不說“人話”回應公眾質疑。官員的自我表揚,也再一次引出悖論之疑:為什么做了這么多,事情還發生得這么嚴重?
相似的官話,相似的套路,相似的“工作成績”,相似的嚴重事件……實質問題是,相似的失職瀆職,導致了相似的問題。而官員善于自我表揚,一因攬功推過的性格,二因官話套話一張嘴就來的過硬功夫。清朝李鴻章有名言曰,“天下最容易的事,便是做官,倘使這人連官都不會做,那就太不中用了。”意思說,只要學會上傳下達,左右逢迎,背熟一些官話,善做官樣文章,官也就坐穩了一大半。所謂“官最容易做”,當然是指庸官了。那么,時至今日,一些人仍靠熟背一套官話就能上下應對一陣,甚至通吃于官場游刃有余,實質問題是不是庸官文化很有市場,庸官環境比較良好?
阜城縣這位自我表揚的副縣長,8年前該縣發生同類事件時,他就是事發地的鎮黨委書記,按說8年前的事件他應該負有監管責任;然而8年后,升官之后的這位前責任官員,進步與提高的,似乎主要是搪塞責任并自我表揚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是不是集體性的、體制性的?與“膠囊很毒”的發生、復發是否存在某種聯系?發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