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官場,各有各的“奇跡”。去年3月的一起礦難后,河南泌陽縣主管生產安全的副縣長王新科被就地免職,然而記者調查發現,其過去一年來一直以副縣長身份部署工作、出席正式公務活動,近期還兼任該縣政法委書記。(8月10日《錢江晚報》)
有人說,很多時候問責官員就是“打地鼠”游戲:榔頭再硬,擋不住狡兔三窟。免職、復職、升職……悄無聲息,卻又鏗鏘刺目。如今的問責越來越像歌星走穴,開始可能還是真唱,后來發現“復出機制”曖昧含混,于是“假唱”頻發。
一道腦筋急轉彎很流行——“設若一名干部因公共事件而免職,重新復出需要幾天?”早在2009年的時候,“三天”的數字就刷新了公眾的想象。有事實為證:時年8月5日,四川瀘州市龍馬潭區交通局前黨委書記、局長謝林因不交停車費并辱罵毆打物管老漢而被免職, 7日,被免職的謝林到瀘州市經濟開發區管理中心報到;10日,謝林正式任職,職務是辦公室副主任。現在看來,這個神奇的紀錄又被無情地刷新了,因為王新科副縣長被免職后仍掛職工作,今年反而官升一級。
真是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9人罹難的透水事故,“就地免職”了主抓安全的副縣長。但詭異的是,嚴肅的免職竟然成了虛與委蛇的“官場秀”,背后的不堪令人唏噓。根據中辦、國辦印發的規定,引咎辭職、責令辭職、免職的黨政領導干部,一年內不得重新擔任與其原任職務相當的領導職務。然而,王新科被免職后的一年多里,仍以“副縣長”身份公開活動。泌陽官場何以重度依賴一位“問題官員”——這是一個注定沒有謎底的話題。
官沒了,權還在,位還在——這何等吊詭。輿論的困惑無非有三:一是作為安全事故的問責罰單,如此李代桃僵,出了人命的事故都可以輕飄飄地假裝“問責”,權力的失職瀆職還有什么后顧之憂?二是作為公權部門,如此公信透支,后果誰埋單?狼來了的故事說多了,下次還有人相信“問責”這回事嗎?
對外免職,對內升職,公共監督已經被某些權力圈子有效屏蔽。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犯錯后得以責罰,又能改過自新,公權沒有道德潔癖,群眾向來也是舉賢不避“歷史問題”。但問題是,懲罰就要像個懲罰,制度首先要被官員敬畏,即便“問題官員”戰勝了概率論而成為官場神跡——是走是留,總要有個客觀依據,總要向群眾交代點什么。
“免職”如此多嬌,難怪被免的官員樂呵呵地“競折腰”。好在這樣的戲總會露出千絲萬縷的馬腳,接下來,就看監察部門如何接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