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單位“三公”經費首次公開。 新華社發
截至7月20日,98個中央部門中,已有54個部門公布了三公經費。看一個政府是否亂花錢,“三公消費”是最好的鏡照。誰公開了?如何公開的?公開的質量、速度怎樣?中央部門的三公經費公開成了近期輿論的焦點,這里面既有公眾對三公消費逐步揭開神秘面紗的欣喜,也有對公開細節的質疑與期待。
可喜但不滿意的“三公”公示
樂觀的預測是,本周將迎來三公經費公開的高潮。三公消費雖只是預決算公開的一小步,卻是陽光財政的一大步—至少,總算沒有只停留在口頭上,雷聲過后開始有雨點了。知名網評人令狐補充認為,千呼萬喚始公布的三公經費,甫一亮相即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景象,令人喜憂參半。喜的是,公共財政公開透明已成潮流,不可逆也不可擋;而且參差多樣的賬單,不僅讓公眾比較參詳,也可以形成競爭機制,促使各部委在信息透明方面不甘落后,從而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憂的則是,公共財政信息公開化和透明化,還亟待進一步通俗化、明細化、規范化、制度化,并亟須強有力的法律保障,以使陽光財政的明亮和諧得以實現和鞏固。
《云南信息報》也有評論表示,公開三公經費,自然不是為了讓民眾看個熱鬧,而是要讓民眾有效監督政府部門的花錢行為。但在公布三公消費舉步維艱的現實語境下,過于苛求已經公開的中央部門,盲目表達對“三公消費”的整體性焦慮和不滿,顯然也是一種不夠理智的作為,鑒于此,不妨寬待當前的三公消費公開。
“三公”公開當重視公眾情緒與期待
“這幾天我在微博上與一些博友一起跟蹤,并堅持轉發國務院下屬單位本年三公消費的公開情況。”零點研究咨詢集團董事長袁岳日前在《環球時報》撰文表示,從各部委在遵行國務院規定公布期限的情況看,大家就知道預算與決算信息的透明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而且很重要的,就是大家公布了,公眾也有對于它們公布信息不信任的傾向,越拖延越不信任。但是不管怎么說,透過微博表達的公眾情緒與期待值得這些部委重視。
對于公眾對各部委三公消費普遍存在質疑,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20日在《東方早報》撰文認為,其原因在于三公口徑。以公務接待費為例,財政部的數字一出來就遭質疑,網民說:在北京,財政部會請誰吃飯,還不都是別人買單。外事接待經費如何處理?民政部、商務部與眾不同,單獨列出。公布三公時口徑不僅要統一,而且宜大不宜小,口徑大了,更符合實事求是的原則,老百姓也會覺得數字更加可信。不能將一些真實信息隱藏在壓縮的數字之中。
《南方都市報》20日刊發朱述古的評論坦言,近來國家部委密集發布的三公支出數據,讓公眾看到的不是明確的答案,而是一道撲朔迷離的謎題。時下各部委公布的三公經費,只是經費管理的末端,而不是始端和中端。經費管理是一個完整的鏈條,沒有對始端和中端的全面了解,就沒有對末端的正確判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