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公司首次對外公開MIUI的WIFI密碼分享功能后,很快又在爭議聲中宣布停止。小米于上周六(7日)表示,已銷毀服務器上存儲的所有用戶分享的WIFI密碼。根據9月5日小米公司年度發布會上,小米CEO雷軍的PPT展示數字,小米服務器上存儲的公共場所WIFI密碼達到32萬個(9月9日《新京報》)。
WIFI已經成為眾多智能手機使用者難以割舍的一種“情懷”,甚至許多年輕人已經患上了“WIFI依賴癥”——每到一個地方,無論是公園、咖啡屋,還是酒店、辦公大樓,都首先要舉著手機搜尋網絡。有這樣一組調查,北京等大城市的白領每天要盯手機屏幕時長達6小時以上。此語境下,“WIFI密碼分享”已經成為小米手機的一塊招牌,許多使用該品牌手機的手戶享受并陶醉于這種看似道德與法律邊界模糊不清的“偷盜”行為之中。
“蹭網”在本質上是一種侵權行為!安渚W”行為,似乎對別人的生活也沒有明顯的影響,但不能否認“密碼分享”侵犯他人權益的事實。一者,蹭別人WIFI并非是“一只羊也是趕,一群羊也是放”的問題,盜取了別人的WIFI密碼,就意味著侵占了本不屬于自己的東西,還會讓人家的上網速度變得更慢;二者,多數建了無線局域網的飯店、賓館,都是花錢購買的業務,“蹭網”行為也便成為名副其實的“偷盜”;三者,密碼是非常個人的東西,這可能涉及安全和隱私方面的問題。因此,無論從道義上,還是從法律上,“蹭網”行為都是站不住腳的。
小米公司及時叫!癢IFI密碼分享”服務,是一種亡羊補牢,是企業對于自己錯誤行為的反思和價值回歸。在法治社會中,小米公司沒有因此惹上官司并全身而退實屬僥幸。這件事給我們以這樣的啟示——私人空間有邊界,私人權益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和他人的尊重。即便“蹭網”行為是那么隱蔽,可謂無聲無息,也是一種違法的侵權行為。
“蹭網”服務的終結,對小米手機的用戶而言,雖然大有不便,但這是權利意識的理性回歸。另外,我們還要期盼手機通訊運營商能夠提高服務質量,降低流量費用,提高流量速度;同時,希望更多的城市能夠建設完全免費的、品質優良的WIFI網絡,提高城市吸引力,提高城市魅力和品牌價值,讓更多的市民享受手機沖浪帶來的便捷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