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起,江蘇省蘇州市楊枝社區成立“時間銀行”,讓志愿者將志愿服務以時間形式儲存起來,日后可以從銀行領取別人為自己服務的時間。但時至今日,“時間銀行”無人支取,志愿服務運轉面臨困境。(8月6日《深圳晚報》)
何謂“時間銀行”?就是把志愿者為老人們提供的服務時間儲存起來,當志愿者進入老年或者是面臨生活難以自理的時候,再由其他志愿者提供同等時間的志愿服務。如果“時間銀行”運轉狀況良好,在“時間存款”的儲存和支取上能夠進入一種良性循環的狀態,那么必將有無數老人從中受益。
但這只是一種理論上的理想狀態,實際上,蘇州市這一社區成立的“時間銀行”,目前正陷入了運轉困境。原因有兩方面:一是有人在“時間銀行”里面儲存了不少的“時間存款”,但是卻從來沒有支取過,自然也就失去了“存款”的意義;二是目前“時間銀行”的儲戶絕大多數都是中老年人,即便真的有人需要志愿服務,前來支取自己的“時間存款”,那么也很難找到合適的人為其提供志愿服務。
有人有“存款”不用,想用的時候,又找不到可以提供服務的人,如此一來,“時間銀行”自然就無法正常運轉下去。“時間銀行”的意義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在“空巢”老人原來越多的社會大環境下,如果能夠以“時間銀行”的方式來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務,則不但算得上是一種民間自助養老行為,而且也可以大大改善“空巢”老人的生活質量,紓解他們因為“空巢”所帶來的寂寞與孤獨。
有些人在“時間銀行”有“存款”,卻從來沒有領取過,我們不排除這部分老人是因為有兒女在身邊,或者家庭條件好,請了保姆照顧,所以無需去支取“存款”的情況,但更大的可能,則是有老人在傳統的“只講奉獻不求索取”的道德觀念下,覺得難為情,不好意思。對于這樣的善良老人,我們理應通過宣傳和引導告訴他,對于“時間存款”和真正的存款一樣,總是放著不用,其實是一種浪費。只有有人存,有人用,銀行才能正常運轉下去。
而目前“時間銀行”更大的問題,是“后繼無人”的問題。存款的是老人,取款的也是老人,“時間銀行”成了“老人銀行”,也就意味著只能是老人給老人提供服務。可是對于很多老人來說,本身就因為體弱多病成為被人照顧的對象,怎么可能再去照顧別人?因此,目前“時間銀行”最為缺少的是“青春派”,是年輕的志愿者們。只有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存款”的行列,“時間銀行”才能健康有序,可持續的運轉下去。為此,“時間銀行”除了采取各種手段,吸引社會上的年輕人加入之外,其主辦方還可以和大中專院校合作,以求贏得大中專學生的支持。只有當年輕人成為“時間銀行”的主力,“時間銀行”才能發揮它的作用,體現它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