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共北京市委社會工作委員會等機構出版的《北京社會建設分析報告(2013)》指出,北京本地城鎮戶籍居民住房的數量已經超過一戶一套。但新正式移民住房負擔沉重,根據此前研究,外地人租房居住比例為81.4%,住房人均面積為5.6平方米。(京華時報 7月3日)
房子是百姓家庭的載體,如果樂業首先要安居,這是老百姓傳承了千百年的傳統觀念。客觀地講,外地人,多指流動人口在北京想擁有一套自己的住房還是相當之困難。當然投機投資者除外,這部分人買房不是為了居住,而是看中了其升值的空間。
而據北京社會建設藍皮書指出:北京本地城鎮戶籍居民的住房質量逐步提高,住房數量已超一戶一套的水平,基本達到一人一間。限購令前,商品房有三分之一被外來人口購買。限購令后,外來人口買房比例大大下降,2011年,外地個人在京購房僅21948套。絕大多數外來常住人口因無能力在京購房,只能租房,隨著房租逐年上漲,住房壓力越來越大,住房狀況甚至惡化。
居高不下的房價,流動人口的薪金收入與物價難以匹配,加之對流動人口的諸多限制,短時期內在北京擁有自己的住房只能是夢想,像一座大山橫在每位流動人口的心上,成為永久的傷痛。
心中有夢想就會有成功的希望。既然大家都在奮斗,雖然過程中都有苦、難,并不意味著流動人口低人一等,經過自己的奮斗、努力,離成功的目標越來越近,房子應該不是一個大問題。
房子是安全感的需要,有了房子有了家的感覺。住房一直是民眾生活的頭等大事,一首歌曲唱的好,《我的未來不是夢》,但愿在未來流動人口北京能擁有自己的住房,這夢想不再是心中的痛,因為夢想變現實一直是大家永久的期待。(蔡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