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爭論已久的所謂“不常回家看看將犯法”付諸實施。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家庭成員應當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視、冷落老年人。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家庭成員,應當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年人。不過,從媒體的調查可以看出,“孝一孝”的勒令,讓很多公眾只能“笑一笑”。
孝順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在漫長的幾千年文明史上都是國家意志的一部分。到了五四,隨著新文化運動風起云涌,孝道才成為各路人馬重點攻擊的對象。父父子子因為對應君君臣臣,成為專制體制批判的一部分。如今,歷史風云已過,去偽存真、重拾傳統美德已經成為各界共識。
“笑一笑”的百姓并非不孝順。其中不乏遠在他鄉的農民工,如果依法回家,那么全年的收入估計捐給鐵老大都不夠。也有大城市中的蟻族和白領,蝸居難求、生活困窘,只能長嘆有心無力。也有“4 2 1”家庭,一對夫妻負擔4個老人和1個孩子,照顧周全也非易事,很多老人還需要常看看兒女,給兒女搭把手。法律的良好愿望遇到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也只能一笑了之。
當然,現實生活中也不缺對老人冷暴力的子女。對待他們需要法律亮劍。但是為何在采訪中法官也只能“笑一笑”呢?譬如有法官說,每月回家看望父母幾次算正常?低于幾次就違法?要是這個規定不下來,這個法條無法執行。自古清官難斷家務事,常回家看看更是難上加難的法律難題。
“孝一孝”何以淪為“笑一笑”?其中有無奈,更多的是辛酸。子欲養而親不待,是許多國人心中最深的痛。譬如法條中規定“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保障贍養人探親休假的權利”,可是又有多少農民工能夠享受這一法定的權利?如果不能常回家看看被追究法律責任,那么是否先要追究用人單位不依法給予員工常回家看看的機會的責任?解決“孝一孝”,不妨先解決權利受損的“跳樓秀”。
最根本的是,傳統的“孝一孝”往往對應的是“養兒防老”,現代社會,社會保障體系才是“孝一孝”的強大基石。如果社會保障體系漏洞百出,單靠常回家看看就能讓老人笑一笑,只是浪漫的想象。
從無奈的“孝一孝”到真心的“笑一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現代社會,社會保障體系才是“孝一孝”的強大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