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貴州女孩楊艾菁被評為感動2012網(wǎng)絡人物。23天,200元變30萬元,一枚銀戒指換得貴州山區(qū)的一棟教學樓。大家紛紛贊揚這位有愛心、有創(chuàng)意的女孩,也感慨“微博”創(chuàng)造的助學新速度。然而,頒獎典禮上,楊艾菁坦言,剛開始確實有網(wǎng)友質(zhì)疑她以公益之名炒作。一場愛心接力,險些在質(zhì)疑聲中中斷。
真心做好事卻遭質(zhì)疑,并不是什么新鮮事。東北義工聯(lián)盟理事長趙慶,曾致力于慈善義工活動10多年。他是黑龍江蘭西縣的公務員,最開始做義工卻不在蘭西,原因是怕別人說他作秀。
有人說,現(xiàn)在借慈善之名謀一己之利的人很多,為出名而作秀的人也不少。我們不否認這種現(xiàn)象的存在,但是我們更要看到,有更多的人不計名利、真心付出、樂善好施,比如榮登“中國好人榜”的4564位中國好人,還有大家耳熟能詳?shù)娜珖赖履7丁ⅰ案袆又袊比宋铮约氨姸嗟闹驹刚吆臀覀兩磉叺姆踩松婆e。他們,是我們這個社會的道德脊梁。
讓做好事的人不寂寞、不被誤解,進而受尊敬、被仿效,才能提高全民素質(zhì)、提升社會文明程度。筆者認為,首先,在做好事的人受委屈、受傷害時,要有人來為他們撐腰、壯膽,可以是政府部門,也可以是媒體、公眾。“中國好人”余竹云坦言,縱然遭到過質(zhì)疑與傷害,受了很多委屈,但他堅持做公益已有10年。“如果沒有省市文明辦的支持,沒有有正義感的媒體認可,我又有什么信心與勇氣堅持下去?”其次,對于以慈善之名謀一己之私的行為要懲罰,比如各類“詐捐”、官員走馬觀花的作秀等,都應受到譴責或懲罰。第三,公益慈善重在心誠,而非錢多、力大,要營造“好人有好報”的社會氛圍。
只有行善者受到尊重、贊揚、推崇,更多的人才會加入到這個隊伍中。我們要努力呵護每一顆善心、每一個善舉,不要傷害每一個好的開始,不要讓好人只憑個人意志艱難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