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集團12日在貴陽召開媒體見面會,回應對其產品含塑化劑的質疑。在發布會上,北大教授李可基聲稱,塑化劑的標準本身就是不科學的。他說:衛生部的511函將所有食品中塑化劑含量用同一個簡單的數值來規范,本身就是匆忙應急的,是很粗線條的參考,該標準本身是不科學的,或者在科學上是有局限的。李可基還談到三聚氰胺,他表示三聚氰胺基本是無毒的物質,成人繼續喝下去不會損害人體。(12月12日一財網報道)
提到三聚氰胺,人們無疑會想到2008年爆發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在這一事件中,受害兒童多達30多萬;當年9月,官方確認住院重癥患兒1萬,死亡4例;到2011年,在事情過去三年多后,仍有3萬患兒沒有得到合理賠償……
但在這次發布會上,李可基一方面為塑化劑、三聚氰胺解圍,另一方面又說,“人類幾百萬年都沒有滅絕,說明人類的排毒、解毒能力實際上是非常強大的。過去一百多年間,各種各樣的有毒有害物質,鉛、砷、汞、二惡英等這些物質都是幾十倍、上百倍在增加,但是人的壽命在過去一百多年中增加了一倍。所以各種有毒有害的物質我們基本上都應付掉了。因此相信自己,使自己心理得到平衡有利于健康長壽。”
實在是荒謬之極!老百姓對食品安全零容忍,官方聲稱對食品安全零容忍,全世界都在強化食品安全,采取嚴厲的標準防止食品不安全,李可基卻逆社會潮流、違社會常識而動,以“人類的排毒、解毒能力實際上是非常強大的”為由淡化食品安全問題的嚴重后果,這不得不令人懷疑,李可基是否從茅臺那里得到了什么好處?在科研實踐中,學者應當“為科學而科學、為真理而真理、為學術而學術”。但現實中,一些專家學者卻背離良心,為利益集團背書、淪為代言人。
專家學者的聲音,應該出現在國家政策的科學討論中,出現在學術機構的科研會上,甚至出現在公共機構的論壇上,但唯獨不應該出現在一個企業的公關活動上。當一個教授作為座上賓,站在企業公關舞臺上的時候,他所說的一切恐怕都很可疑,尤其是身處北大這樣著名學府的教授,李可基更應自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