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在中國吃豬肉等于自殺”。十幾斤重的小豬使用含有激素、安眠藥等藥物的添加劑催肥,五六個月出欄。長期食用該豬肉會誘發各種不適癥狀。農業部人士稱近三年豬飼料質量衛生指標抽檢合格率在90%以上,豬肉安全總體上有保障。(今日本報B03版)
當下市場上豬肉中的激素含量究竟多高,每天吃多少豬肉會對健康產生影響,這一影響又會如何反映到壽命上,都需要有翔實的數據和研究結果。
針對“吃豬肉等于自殺”的說法,農業部正式回應,并對相關疑問一一澄清,也再恰當不過。農業部從生豬出欄時間的合理性,對催眠鎮靜藥的禁用,甚至飼料的安全標準乃至抽檢結果,給出“豬肉總體安全”的結論,倒是堪稱論證充分,頗顯專業部門的專業性。
盡管相比“吃豬肉等于自殺”這一說法的隨意性,農業部辟謠的論證更堪稱滴水不漏,但是,豬肉的安全性是不是就足以讓公眾放下心來,恐怕還需打個問號。
盡管催眠鎮靜藥被禁用,飼料添加劑均通過安全性評審,但現實中的執行情況如何,其實并不樂觀,且不說各地頻繁曝出的“私宰肉”,根本不在豬肉質量的監控之列,即便是正規的大型豬肉企業,也同樣曝出過“瘦肉精”丑聞,這類現象并非鳳毛麟角。
不僅如此,連體育總局都曾下發“禁肉令”, 禁止運動員外食豬肉,一些運動隊不得不兼職辦起養殖場,更是不乏尷尬。假如豬肉真的總體安全,又何至于逼得運動員們如此擔驚受怕、謹小慎微呢?盡管吃點“瘦肉精”就意味著“自殺”屬小題大做,但豬肉安全性所引發的擔憂,恐怕并不能完全說是杞人憂天。
基于此,“豬肉”究竟如何才算“總體安全”,相關結論的得出恐怕同樣不能過于籠統,而必須有數據來佐證。最起碼只有當運動員都敢放心吃肉了,“豬肉總體安全”才算說得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