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藥,按理說在零售市場上只應該有一種價格。但實際上,只要您多動動鼠標、動動嘴,就能省不少錢。前不久,因為咳嗽想買某品牌咽炎片,出門之前,順手在常去那家藥店的網上商店查詢了一下藥價:每盒9.9元。但來到實體店之后,卻被店員告知,兩盒32元;拿出在該店辦的VIP卡以后,變成了24塊多——這是享受會員價。可是還是不對呀,不是9.9元嗎?當店員得知筆者曾經在他們的網店查詢過價格并打過電話問詢之后,很干脆利落地以每盒9.9元的價格開了單子。這樣算下來,最開始的32元足足可以買三盒藥還能找零!
這藥價真是漫天要價?按照現在的物價水平,二三十元并不算什么大錢,很多消費者可能問都不問,人家說多少就是多少,買了就走。藥店推出VIP卡,會員享受優惠價格,這種促銷方式是可以理解的,事實上也有不少人辦卡,但很少有人會想到買藥之前先上網上商店看看價。如果不是筆者想先看看同類商品都有哪些,預先到該藥店的網絡店鋪查詢,無意中記住了網上價格,大概會很高興地按照會員價買回兩盒藥,還覺得占了點便宜。
一段時間以來,網上盛傳“買藥須蹲下”,因為便宜好用的藥都被擺放到了藥品架的最下層,不在站立狀態的視野范圍之內。后來有媒體查實,確實如此,11月11日的北京日報也有文章證實此事。
藥,是考驗良心的東西。別的商品,消費者或許還會可以忍受假冒而不偽劣,對藥品的丁點瑕疵則是絕對的零容忍。于是藥商就干脆放棄我們記憶中那些又好又便宜的藥,換湯不換藥地生產那些價格貴、包裝浮夸的藥品。過去,幾十片藥放在一個塑料瓶子里您揣兜里拿走就是;現在,仍舊是那個藥(可能換了名字)卻先用鋁塑板包裝,再在外面套上一個袋子,然后再裝進盒子。里三層外三層,患者一邊吃藥一邊疑惑到底花了多少錢在包裝上。年年對月餅粽子的過度包裝喊打,什么時候也打打藥品?
眾所周知,藥行水深,否則也不會出鄭筱萸那樣的大貪官。所以,想買又便宜又管用的藥,僅僅蹲下是不夠的。您還得上網,還得辦卡,還得留心采取各種查詢手段來保證自己的利益。這不是買藥呢,這是跟藥品零售商斗智斗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