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春梅/畫
寧夏吳忠黃河大橋輔道橋在今年7月撤銷了存在10年的收費站,正當群眾拍手稱快的時候,當地政府部門卻在路口設置了路障,通車道變成了死路,行人和車輛都無法通行。寧夏公路管理局副局長芮寧華解釋說,那條收費的路原本是高速路的邊路,2002年變更成輔道,因為與高速路并行,安全隱患如影隨形,所以才決定封路(10月14日中國廣播網)。
如果講到安全,管理部門從輔道橋一開始收費通行的時候,就應該有所考慮,并采取相應的處置措施,或者干脆就不應該收費通行。然而,公眾看到的卻是,從2002年開始收費通行,到今年7月取消收費,吳忠黃河大橋一直“安全”運行、“安全”收費。這期間,行人與車輛的安全問題,似乎從來沒有被管理部門惦記過;那些通行費收入,似乎也沒有用在保障通行安全上面。
收費的時候“安全”,而取消收費后卻變得“不安全”,這說明什么?據披露,輔道橋被堵后,民眾可以選擇繞行3公里之外的新黃河大橋,新橋2010年11月建成通車,每車每次通行收費8元。那么,是不是可以這樣講,只要交納這8元錢,民眾的通行又是安全的、暢通的?
可見,權力壟斷下的安全邏輯,其實就是收費。設立收費站是為了收費,撤銷收費站則是為了另辟地收費。至于方便民眾行車、走路安全云云,不過是一種遮掩的借口罷了。
事實上,如果管理部門果真為民眾考慮的話,完全可以有更多的選擇:其一,強化原輔道橋的安全措施,通過與高速路隔離等辦法實現安全通行;其二,新黃河大橋實現免費通行,以有效引導民眾通行等等。為什么生活在黃河兩岸的民眾,一定要繳費才能實現自由通行呢?政府公共財政原本就應該為納稅人修橋鋪路,這既是政府的職責所在,也是公共利益所系。
此前,有媒體報道,鄭州黃河大橋免費通行之后,當地管理部門放任自流,嚴禁上橋的三軸以上貨車甚至超重、超限車輛在橋上旁若無人地一律暢通無阻。結合寧夏吳忠黃河大橋“撤站封路”的事件,公眾有理由認為,目前困擾道路免費的主要癥結,正在于地方政府的利益取向。而只要權力壟斷所有公共事務的格局不發生變化,只要存在這種權力壟斷帶來的巨額利益,類似“撤站封路”、“免費不管”這樣的畸變情形,就不可能完全禁絕。(胡印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