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11歲的敏敏在馬路邊撿到3枚硬幣,共計2.5元。盡管母親認為不必要,但她還是堅持跑到上海青浦趙巷派出所,把錢交給民警。民警一下子愣住了,但也被小女孩的純真所感動。民警說,找到失主可能性極小,按照正常程序,最終可能會上交國庫。(8月30日《新聞晨報》)
“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邊。叔叔接過錢,對我把頭點。我高興地說了聲,叔叔再見!”這首簡單質樸的兒歌,已經傳唱了40年,曾經陪伴著很多人走過童年,今天再見到小女孩撿到2.5元交給警察的事情,讓人不免有種時空穿越的感覺。
拾金不昧,曾經是讓很多人感動的正能量,現如今卻漸漸流逝。很多人在這則新聞下面留言:“這事兒我從小就在好奇,我們把撿來的錢交給警察叔叔,然后警察叔叔會交給誰?”是什么讓我們對于身邊的感動開始持不屑一顧的態度,是什么讓正能量慢慢流逝呢?
小孩子總是世界上最純真的人群,而孩子的一些舉動,從某種程度上讓我們看到了每個人心中的理想社會——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拾金不昧;為官者廉潔奉公,兩袖清風;為民者自覺遵紀守法,互幫互助。由于某些社會不正之風和不良現象的盛行,我們會悲觀消極地認為,這種理想遙不可及。于是放棄了努力和心中曾有的堅持,道德的底線一再被降低。其實,正如那句古語所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一點一滴的小事才是提升整體社會素質的基石。
在新版“馬路邊的一分錢”一事中,錢交到警察手里的處理方式,也是討論焦點之一。正義應該得到實現,但應該通過何種方式實現呢?在行政資源如此緊缺的現在,每名基層片警都要負責數個小區的雜事,解決這種2.5元的事情是否也是在浪費警力?這種說法有一定的合理性,相較于上交和尋找失主,將這筆錢直接給到需要幫助的人手中,似乎更為直接和高效。但即便如此,也只應當是為孩子們遇到此類事情提供另一種解決思路,家長不妨在向孩子解釋清楚拾金不昧的重要性后,做出更為妥當的處理。而孩子抵住誘惑,不把撿到的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據為己有,則無論如何都是值得肯定和贊揚的。
正能量的流失,就在我們每一次對乞討者嫌棄的眼神中,對農民工鄙夷的舉動中,在每一次無視紅燈亂穿馬路的過程中,在損人利己的插隊中……而對某些腐敗官員來說,也正是從幾千到一萬到十萬再到百萬,一次次放松對自己要求的。如果每個人都在點滴小事中對自己要求高一些,以“一分錢”的標準要求自己,實現美好社會的愿望,也就不僅僅是理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