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陽江市一名叫胡美韶的女孩因身患骨癌,體重只有不到50斤。住院數月,家里所有積蓄及借債都已花光,只能無望地等待救助。日前,一位網友在人民網上給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留言,呼吁設大病救助機制。汪洋閱后作出批示,要求多渠道予以幫助,這才讓身患骨癌的陽江女孩獲救。
類似事件頻頻發生,凸顯了醫保制度的缺陷。隨著全民醫保體系的建立,長期以來困擾百姓的看病貴、看病難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但是,醫療保障水平有點像“木桶原理”。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于木桶中最短的木板。目前,大病醫療救助就是醫保的短板。只有補齊短板,才能讓老百姓真正實現病有所醫。
大病保障是衡量一個國家醫療保障水平的重要標志。我國全民基本醫保已經覆蓋城鄉,但大病保障制度尚不健全,群眾大病醫療費用負擔仍然較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和風險還比較突出。尤其是對于經濟狀況并不寬裕的家庭來說,一個人得大病,全家受拖累,幾年難翻身。
據衛生部統計,我國慢性病發病人數快速上升,現有確診人數2.6億人,已經成為影響我國國民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目前,慢性病導致的死亡率占到我國死亡率的85%,慢性病導致的疾病負擔占總疾病負擔的70%。步入老齡化社會的中國,醫療負擔會越來越重。而解決大病患者群體的實際困難,需要大量的醫保資金支持。只有為醫保蓄水池不斷注入“活水”,才能避免醫保基金入不敷出。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面推開尿毒癥等8類大病保障,將肺癌等12類大病納入保障和救助試點范圍。目前,全國273個地區被確定為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試點單位。建立大病保障制度,必須注重創新機制,把基本醫保與商業保險結合起來,相互銜接,功能互補。一方面,加大政府投入,逐步提高基本醫保最高支付限額,用于支持群眾看大病;另一方面,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鼓勵地方因地制宜,采取政府委托辦理、購買服務等辦法,支持商業保險機構承辦大病保險,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其專業優勢,提高運行效率和服務水平,放大基本醫保的效用,強化社會互助共濟的功能,形成政府、個人和保險機構共同分擔大病風險的機制。同時,要搞好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慈善救助以及商業補充保險的銜接,探索形成多層次多形式的大病保障制度,不斷提升保障能力。
最近,中國鄉村兒童大病醫保公益基金啟動。該項目通過多方合力籌集保險資金,采用公益基金、保險公司、地方政府合作的方式,向社會籌募善款,為試點地區適齡兒童購買商業醫療保險,不設病種賠付限制,當地兒童免費獲得最高20萬元賠付,既可以減輕患兒家庭的負擔,也不會給當地財政增加壓力,有效解決了鄉村兒童大病保障問題。
把大病醫保納入全民醫保范圍,拓展和延伸基本醫保的功能,從制度上織密社會安全網,切實解決大病患者的特殊困難,是百姓的殷切期盼,也是政府的應盡職責。(王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