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兩天,讀到媒體關于“地溝油”變航油的新聞,既喜悅,又感覺須作出相應對策。
喜悅的是,人類的循環經濟到了一個新的水平,一個表現是,人見人怕的“地溝油”,居然變成了人見人愛的航空燃油。消息告訴我們:7月中旬左右,2000噸產自上海的廢棄油就將開始它們的“飛天之旅”,在通過報關等手續后,這些油將被荷蘭航空的技術人員加工成航空生物煤油,供飛機使用。
“地溝油”實際上分為幾種,包括從下水道撈上來的油,餐飲、企業加工食品方面的煎炸老油,還有就是餐飲企業用餐后過濾出來的泔水油。而用來轉換成航空燃油的這部分油幾種都包括了。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廢棄油中含有大量動物油脂,這些油脂在經過提純、化學反應等特殊處理后,可以加工成為0號生物柴油,這一工藝在上海一些企業均可完成。進一步處理后,可使其燃燒值等指標達到飛機燃料油的標準,生產成為航空生物柴油。而恰恰是這個“進一步處理”,即從生物柴油轉化為航空燃油,中國缺乏核心技術,于是,就有了中國向荷蘭相關公司出售“地溝油”的貿易。
中國有“地溝油”變成“生物柴油”的工廠,而再進一步,生物柴油變成航空燃油,還需要經過兩道技術,質量技術加工和催化系統,相關公司負責人透露,該公司與荷蘭的合作,期望引進技術,擴大合作范圍,以后或能夠在中國直接完成“地溝油”變航空燃油的生產過程,直接向航空公司提供燃油。現在的問題是,收購“地溝油”的油量不夠,這家公司每年都沒有達到1萬噸的處理量,導致該公司7年里一直處于虧損狀態。
那么,我們的對策在哪里?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在監督食品安全的過程中,遇到“地溝油”的處置問題,一次人大的專題詢問中,亦說到了這個問題,說得在座的人士十分糾結。因一些餐飲單位暗中將“地溝油”交給地下收購者,可以獲得一點收益,并形成“地溝油”處置的“地下產業鏈”,而正常的、有關部門的收購反而要餐飲單位出一定的費用,顯然,資金的“一進一出”,“利益驅動”使得“地溝油”的正常收購變得“不正常”了。就此,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們建議,為了不使得“地溝油”流入餐桌,政府相關部門應該提供財政補貼,鼓勵回收“地溝油”,并建立收購的監管制度。
現在,有了“地溝油”變航油的“柳暗花明”之路,我們也有“地溝油”變“生物柴油”這種“半航油”的技術和工廠,還在設法引進技術和專利完成“地溝油”飛上天的“蛻變”。在這種情況下,相關部門加緊構建“地溝油”處置產業鏈和監管網絡,變廢為寶,正當時啊!我們預期,只要多方努力,上海能在“地溝油”問題上實現“循環經濟”的驚喜一躍,以后吃油條、上小館子,不用擔心吃進“地溝油”了。(周錦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