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3年熱議及期盼之后,由國家旅游局牽頭的《國民旅游休閑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已經上報國務院,等待最終批復。《綱要》的醞釀歷時3年,其間數易其稿,多次傳聞即將發布,對文件可能涉及的內容,輿論已有諸多討論,業已基本明朗——《綱要》主要將從保障公民休閑時間,完善勞動福利入手,目的是增加可支配休閑時間,其中,落實帶薪休假制度為綱要的主要看點。(《中國青年報》7月6日)
制定《國民旅游休閑綱要》的目的很是明確:用保障國民休閑旅游時間、刺激國民休閑旅游消費的方式,釋放旅游消費市場的潛力。有報道稱,中國旅游業在世界旅游業發展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中國將在2020年超過法國、西班牙、美國而成為世界上第一旅游目的地,10年后中國有望成為世界第一旅游大國。《國民旅游休閑綱要》的制定,勢必會進一步刺激我國旅游經濟的快速發展。
因此,《國民旅游休閑綱要》的制定難免背負上這樣一個沉重的、帶有功利性的負擔——刺激經濟。這個目的,放在國家與社會的高度,自然高尚無比,沒有經濟的發展,不會有稅收的提高,更不會有公民福利的增加。但是,放在公民的休閑權利層面而言,刺激經濟又顯得過于功利。刺激經濟固然重要,但是保障國民的休閑權同樣重要。
可以肯定,我們這個社會距離“休閑社會”還有很遠。有報告指出,中國人“趕時間”已經成了一種常態,中國人被指已經成為最著急、最不耐煩的地球人了。此外,國人的種種休閑福利,也并未到位。另有調查結果顯示,只有10%的單位有帶薪年休假制度并且一直在執行。
對于匆匆忙忙趕路、分分秒秒賺錢的國人而言,休閑有些奢侈。就原因而言,我想,除了房奴、卡奴、孩奴等現實方面的原因,和休閑制度不健全、休閑權利得不到保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我沒有出過國,也沒有見過真正的“休閑社會”。只是從一些歸國的親戚朋友那里,道聽途說了一些關于“休閑社會”的傳說。在新加坡從事教師職業的堂弟前幾日回國,在一起吃飯時,他粗略描繪了一個我難以想象的“休閑社會”:新加坡的教師和學生,一年有四個假期,總天數要比我們的寒暑假多一個月左右,而每到假期,他的同事都選擇到歐美去登山、旅游;他們每天下午的下班時間很早;在大街上,隨處可見戴著耳機跑步的人,大大小小的足球場沒有一刻閑置,其中不乏五十歲上下的足球愛好者;游泳場、健身房也是隨處可見,價格實惠、人滿為患……
人的自由發展、人的休閑,其實是可以比刺激經濟更加重要的。GDP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的我國,確實應該想想如何放慢腳步,如何讓國民過上休閑日子的事兒了。
而保障國民休閑權利,除了要落實帶薪休假制度,給市民免費發放旅游票券之外,更應該從多方面的權利保障上,給予市民以真正的市民待遇:不僅僅包括教育醫療要實現公益化,讓老百姓花起錢來無后顧之憂,更要從整體上讓國民收入實現快速增長。只有這樣,我們這個社會才可能慢慢變成“休閑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