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旅游局局長邵琪偉日前透露,在加大對旅游業發展的政策支持上,中國將制定國民旅游休閑綱要,落實帶薪休假制度。(新華網12月29日)
資料顯示,2010年,我國國內旅游人數已超過21億人次,公民出境游5700萬人次,實現旅游外匯收入近500億美元,旅游業總收入達到1.5萬億元。雖然如此,與美國旅游業在GDP中的比重對比看,我國旅游市場的潛力還很大。《國民旅游休閑綱要》的制定,勢必會進一步刺激我國旅游經濟的快速發展。
通過制定《國民旅游休閑綱要》來刺激經濟,這個目的,放在國家與社會的高度,自然高尚無比,沒有經濟的發展,不會有稅收的提高,更不會有公民福利的增加。但是,放在公民的休閑權利層面而言,刺激經濟又顯得過于功利。刺激經濟固然重要,但是保障國民的休閑權同樣重要。
曾有報告指出,中國人“趕時間”已經成了一種常態。對此網友評論,這是一個連上廁所都需要數秒的社會。就帶薪休假制度的落實而言,調查顯示,80%的人從未享受過帶薪休假;只有10%的單位有帶薪年休假制度并且執行。
國人對于休閑的理解,其實只限于休閑服飾———而這何嘗不是一件皇帝的新衣。就原因而言,除了房奴、卡奴、孩奴等現實方面的原因,和休閑制度不健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在新加坡從事教師職業的堂弟前幾日回國,一起吃飯時,他粗略描繪了一個我難以想象的“休閑社會”:新加坡的教師和學生,一年有四個假期,總天數要比我們的寒暑假多一個月左右。而每至假期,他的同事都選擇到歐美去登山、旅游;他們每天下午的下班時間很早;在大街上,隨處可見戴著耳機跑步的人,大小足球場沒有一刻閑置,其中不乏50歲上下的足球愛好者;游泳場、健身房也是隨處可見,價格實惠、人滿為患……弟弟說,在新加坡,休閑被視為最主要的生活方式。
相比于經濟發展等,“人”的發展,永遠是第一位的,是比刺激經濟這個功利目的更加重要的第一位。就現在而言,無論是政府財政收入,還是GDP總量,都已經躍居世界第二的我國,確實應該想想如何放慢腳步,如何讓國民過上休閑日子的事兒了。
而保障國民休閑權利,除了要落實帶薪休假制度,給市民免費發送旅游票券之外,更應該從方方面面的權利保障上,給人們以真正的市民待遇:不僅僅包括教育醫療要實現公益化,讓老百姓花起錢來無后顧之憂,更要從整體上將國民收入實現翻番甚至更快的增長。只有這樣,我們這個社會才可能慢慢變成“休閑社會”,我們的市民才可能變成“休閑市民”。休閑權利保障之后,所謂的尊嚴與幸福,才會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