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光可口可樂,洋品牌“南橘北枳”的現象已屢見不鮮。一些世界知名品牌的企業往往在本國循規蹈矩、遵紀守法,一到中國就改頭換面、問題百出
紛紛擾擾的可口可樂“含氯門”事件終于有了個暫時的結果。5月4日下午,可口可樂在山西太原召開大中華區媒體見面會,可口可樂大中華及韓國區總裁魯大衛就“余氯誤入飲料”事件向消費者道歉,稱相關產品已于5月2日起開始接受消費者退換貨,并表示已按照山西省質監局的要求整改完畢,相關崗位責任人被調整。
可口可樂“含氯門”一波三折,持續近20天。從4月17日內部員工爆料“該公司將疑似受到氯污染的產品當合格產品銷往市場”開始,可口可樂一直含混回應、不正視問題,而是在媒體和公眾的追問下,一步一步地以退為進,邊退邊靜觀其變。先是玩弄文字游戲、澄而不清,繼而迫于壓力被迫致歉但拒不召回問題產品,此后,也只是勉強同意退貨,但并不賠償。
在整個事件的發展進程中,可口可樂對廣大消費者始終沒有表現出一個百年國際品牌所應該具有的謹慎、真誠的態度,反而是一再掩蓋真相,甚至三次公然撒謊,引發了公眾極大的反感。
可口可樂的所有聲明里都不厭其煩地一再強調:“產品符合國家和國際相關標準,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如此看來,倒是消費者對飲料中含氯大驚小怪,甚至小題大做了?
也許消費者飲用混入消毒液的可口可樂不會馬上出現中毒現象,或者不會立馬中毒死亡,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些混入消毒液的可口可樂會對飲用者的身體造成潛在的危害。
退一萬步說,即便含氯可樂無害,但毫無疑問混入了包裝清洗用水,說白了,就是把洗瓶子水摻到了飲料里。食品生產不僅關乎安全,而且涉及飲食倫理。舉個簡單的例子,食品中混入了蒼蠅,吃了消費者的身體可能不會有什么影響,但這樣的食品是不是就可以安全食用?
可口可樂發展了100多年,賣到了200多個國家,委實不容易。在中國這個大市場,可口可樂賺到了從前想都不敢想的大把銀子。然而“含氯門”發展至今,可口可樂始終不以為然,不正視問題。為什么能在本國循規蹈矩的可口可樂公司來到異國他鄉后,態度變得如此傲慢無禮?
其實,不光可口可樂,洋品牌“南橘北枳”的現象已屢見不鮮。
例如前不久的“佳潔士不含氟”事件。“五一”小長假期間,一名網友微博爆料稱,某企業CEO的女兒抱怨佳潔士牙膏“味道不對”,他把牙膏拿去自己的試驗室化驗,結果發現國內的佳潔士牙膏里根本不含氟成分,盡是各種工業廢料。5月2日,佳潔士官方微博發布聲明回應稱,佳潔士產品符合各國法規,在華銷售牙膏以氟化物為防蛀有效成分,產品出廠前均經嚴格測試。但,這并沒有消除消費者心頭的疑慮。
還有近日曝出的立頓茶葉里農藥超標等事件,也頗具典型性。環保組織檢出立頓在中國銷售的紅茶、綠茶、茉莉花茶和鐵觀音袋泡茶中有17種農藥殘留。中國國內的農藥殘留標準是歐盟標準的30倍。
一些世界知名品牌的企業往往在本國循規蹈矩、遵紀守法,一到中國就改頭換面、問題百出。莫非是中國的監管環境給了他們傲慢無禮的機會?還是中國的違法成本過于低廉,不足以讓其有所忌憚?
當國門大開,洋貨蜂擁而至,但監管卻沒跟上,違規成本極低,導致劣幣驅逐良幣,一些洋貨就開始“入鄉隨俗”,對消費者采取“區別對待”的政策。
盡管在這次“含氯門”事件中,相關管理部門的態度出現轉變,山西省質監局對可口可樂(山西)公司做出了停產整改的處罰。山西質監局長對可口可樂遮遮掩掩的做法非常不滿,認為“可口可樂低估了政府查處的決心和能力,也不要低估了老百姓辨別是非的能力”, 但是這些還遠遠不夠,必須查清可口可樂遮遮掩掩背后的貓膩,還必須查清混入消毒液可口可樂對消費者的危害究竟有多大,并依法追究生產商的賠償責任,給那些誤喝了含氯可樂,又在可口可樂的拖拖拉拉中飽受傷害的消費者一個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