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日前發(fā)出聲明稱,該院在職、離退休人員參加社會文物鑒定等活動時應獲得故宮博物院的書面授權,否則屬個人行為,后果由本人承擔。(4月22日《廣州日報》)
去年以來,在一度攪動輿論的“金縷玉衣”和“漢代玉凳”等贗品事件中,故宮專家均有活躍表現,故宮聲譽也因此受損。但這一紙禁令,很可能只是故宮的一紙免責聲明。收藏家馬未都認為,公職人員要為所在單位的信譽負責,不能透支單位信譽。這話當然沒錯,但在真假莫辨的文物江湖中,專家并非幕后推手,也很難左右什么,不過是一些個被資本利用一下的棋子而已。
文物收藏市場從來都是魚龍混雜的,并非今日為甚。一個健康、有序的文物收藏市場,一方面有賴于文物專家的德性修養(yǎng)與自我約束,就像故宮聲明所期待的那樣,專家應該愛惜“羽毛”,不要隨便出去串場子、干私活;另一方面,還有待于普遍的行業(yè)自律,而行業(yè)規(guī)范的形成,需要制度的規(guī)范,更需要歲月的淘洗。
因此,當務之急是利用其在國內、行業(yè)內的影響力,全力推動文物收藏市場的健康、有序,正本清源,以收上行下效之全功。比如說,故宮完全可以放棄愈演愈烈的逐利傾向,恢復公益性本色,把工作重點放在傳承文化、提高民智上面,而非擁文物自重,在營利道路上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