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衛生部在其官方網站發函,擬撤銷2,4-二氯苯氧乙酸等38種食品添加劑,茶黃色素、茶綠色素、柑桔黃、黑加侖紅等不少著色劑便位列其中。權威食品安全專家、湖南省疾控中心吳傳業教授表示,長期低量吃含有著色劑的食品對健康有一定影響(4月8日《瀟湘晨報》)。
非法添加劑問題已經成為食品安全重災區。去年年底,上海交大危機管理研究中心和輿情研究實驗室聯合發布《2011食品安全輿情報告》提出,2011年,由非法添加問題引發的食品安全輿情突出,在53起影響較大的食品安全案例中占比50.9%。非法添加劑問題居然占了食品安全案例的一半還多,這足以說明非法添加劑在食品安全問題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所產生的危害與潛在傷害。
不管相信不相信,我們都必須意識到消費者已經進入了食品添加劑時代。有人說,食品添加劑是食品工業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進一步而言,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食用過食品添加劑,甚至不少時候添加劑成了我們的“主食”。一項統計顯示,一份豬肉白菜的盒飯含有20多種添加劑:調味料(氨基酸等)、pH調整劑、甘氨酸、增稠多糖類、焦糖色素、甘油脂肪酸酯、香料等等。
應該說,不是所有的添加劑都該摒棄、都有原罪——權威數據顯示,我國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按功能分類有23大類,近2000種可以合法使用,包括酸度調節劑、抗結劑、抗氧化劑、著色劑、香料等。雖然可以使用,但不意味著就必須使用,染色饅頭就是一例——色素在其他地方可以使用,但不能用于饅頭。
不少添加劑讓食品外觀美麗、讓食客賞心悅目的同時,也給人們的健康帶來損害。因為一方面食品添加劑多而濫,讓人防不勝防;另一方面添加劑存在“成分復雜、標準缺失、容易濫用”等問題。為此,監管部門多次表示要制定食品添加劑的行業標準以及撤銷違規的食品添加劑等等。比如,今年年初,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公布的《食品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表示,到2015年,我國將制(修)訂國家和行業標準1000項,食品添加劑、方便食品等是重點制(修)訂的行業標準。如今,衛生部在其官方網站發函,擬撤銷2,4-二氯苯氧乙酸等38種食品添加劑,這是好消息,是對公眾健康負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定好規矩,食品生產企業才可能循規而行。
撤銷了相當數量的食品添加劑,還遠遠不夠,監管部門必須同時添加食品“監督劑”。一個很淺顯的道理是,食品生產企業不會乖乖地讓那些添加劑退出市場。在當前的食品添加劑亂象中,有三點值得關注:一是非法添加,即不該添加卻添加;二是過度添加,比如本該添加一克卻添加十克;三是秘密添加,明明添加了添加劑卻不標明,刻意向消費者隱瞞。可以說,相關企業在使用添加劑的過程中存在較多亂象,而添加劑仿佛長著“隱形的翅膀”。因此對這三種情況,消費者光靠肉眼難以發現,這就需要監管部門主動監管,嚴厲查處。
當然,對于消費者來說,也需要節制一點,不必只求食品賣相,陷入食品“色相”而不能自拔,從而忽略了食品質量或潛在的問題。其實,好顏色、重口味的食品最需警惕添加劑超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