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大商家沃爾瑪在渝被罰21次后,經過15天的整頓,沃爾瑪在渝13家店近日全部恢復營業。在40分鐘的媒體見面會上,沃爾瑪中國大賣場相關負責人5次向媒體及消費者道歉,并向消費者承諾:今后,絕不會有類似事件再發生。至此,針對沃爾瑪在渝企業以普通豬肉冒充綠色豬肉、以虛假的商品說明欺詐消費者等違法行為,重慶工商部門依法查處一事告一段落。不過,公眾對沃爾瑪只談整改不談問題的態度還是表示了遺憾。
在市場經濟下,企業的聲譽往往決定著企業的生命,一個好名聲是企業寶貴的無形資產。背信離德、以假充真、見利忘義的行為,最終只會將企業毀掉。盡管目前重慶沃爾瑪重新恢復營業,但不等于說這一事件已經畫上了句號。接下來,公眾更關注的是其究竟能否兌現承諾。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更為重要。
沃爾瑪,這樣一個全球營業額最大的美國連鎖百貨公司,名頭可謂響亮。一個企業有如此大的規模、如此大的名號,自然應該有嚴格的管理作后盾。公眾對其青睞,無疑是源于對這種嚴格管理的信任。可是,沃爾瑪自2006年入渝以來,因銷售過期食品、虛假宣傳等行為,算上這次已被工商部門處罰了21次。這無疑是給這份珍貴的信任潑了一瓢冷水。
誠實守信,不分國界、不分地域。在重慶的經歷,值得沃爾瑪牢記。沃爾瑪被罰事件,也值得所有企業牢記。沃爾瑪對公眾的失望和遺憾甚至是憤怒,應該虛心接受并吸取教訓。誠與不誠,是企業經營的大是大非。在誠信面前,企業絕不可有僥幸心理。當前,我國市場經濟發展日益成熟,法規制度日趨完善,公眾的法制觀念、維權意識不斷增強。無論是本土企業,還是外資企業,只有依靠遵紀守法、誠信經營,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才能贏得公眾的信賴,才能贏得市場。
進一步說,企業無論發展規模多大、名聲多響,切不可有“店大欺客”的思維。目前一些所謂的大品牌、大企業,往往借著背后的所謂“實力”,蔑視法律、蔑視消費者的權益甚至是恣意妄為。這些企業總以為自己有特權,有特別的抗“風險”能力,而事實證明,這些僅僅是“錯覺”。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沃爾瑪前前后后被處罰達21次,呈現“違規—處罰—再違規—再處罰”的怪圈,說明相關部門的處罰難以震懾這個跨國巨頭。因此,我們在希望沃爾瑪誠信經營的同時,也期待相關部門加大監管和懲治違規行為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