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公安部近日會同有關部門聯合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在全國部署開展嚴厲打擊“地溝油”違法犯罪專項行動。(9月14日《新京報》)
“地溝油”再次成為輿論焦點。其實,“地溝油”始終不曾從消費者生活中消失,幾年前就曾有媒體揭露過“地溝油”回流餐桌的黑色產業鏈。此次,有關部門加強了針對“地溝油”的專項整治,無疑大有必要。但從以往的情況看,專項整治“地溝油”雖有一定成效,但多是治標未治本。
是否可以換個視角,用市場調節機制來引導“地溝油”改邪歸正呢?若通過正當途徑來開發利用“地溝油”,形成一條規范有序的產業鏈條,不但能使“地溝油”不再害人,而且也能大大節省監管成本。
毋庸置疑,利益驅動是“地溝油”長期存在的主要原因。有知情者透露,從餐廚垃圾中提煉1噸“地溝油”,成本僅300元,售價卻只有合格食用油的一半。可觀的利潤,刺激了不法分子鋌而走險。“地溝油”的原料是餐廚垃圾,不少地方都對餐廚垃圾實行定點處理制度,但這一制度缺乏激勵機制,有時還需要餐飲企業支付處理費用,導致餐飲企業配合處理的積極性不高。有的餐飲企業甚至在利益誘使下,直接與“地溝油”制造者形成合作關系。
在發達國家,廢舊油脂已被廣泛用于生物柴油開發,成為替代傳統柴油的新能源。有些國家還出臺政策,鼓勵消費者使用生物柴油,并給予生產企業相應補貼。而我們國家,將“地溝油”提煉為生物柴油的技術雖然早就起步,但不少掌握技術的企業由于收不到廢油,只能將技術閑置。
針對此,政府部門宜對生物柴油這一新興產業給予扶持,既給相關加工企業予以適當優惠政策,鼓勵他們從“地溝油”中提煉生物柴油,也促使和鼓勵餐飲企業樂意把餐廚垃圾提供給這類收集廢油的加工企業,讓企業能收集到充足的廢油。同時,可借鑒國外經驗,拓展生物柴油的應用范圍。例如,美國能源部門就要求公共部門必須有一定比例的車輛使用生物柴油。如果讓大批廢棄油脂有一個規范的下游流通渠道,形成一個從油脂收購、加工到新能源輸出的新產業,那么,現有散亂的餐廚垃圾乃至非正規的“地溝油”加工者,就會有一個正規的歸集和輸出渠道,從而最終讓餐桌少一些“地溝油”乃至杜絕“地溝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