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規定,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高溫天氣下(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露天工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高溫補貼。然而,記者在廣州一些戶外工作場所走訪發現,雖然連日來氣溫超過35℃,高溫補貼卻發放不到位或者完全沒有。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不少坐辦公室的公務員、白領們卻有高溫補貼,受訪者最高補貼達300元/月。(8月4日《南方都市報》)
藍領沒有,白領有,農民工沒有,公務員有,頭頂烈日的沒有,喝茶看報的有,汗流浹背的沒有,舒服愜意的有… …隨著氣溫的持續走高,一個叫“高溫補貼”的名詞躍入公眾的眼簾。按規定,能夠領取高溫津貼者必須是在高溫下工作的崗位職工,包括建筑工人、無空調的公交車司機、露天環衛工人等。然而,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高溫補貼卻“中暑”了——耳不聞,眼不辨,頭昏腦脹,胡亂發放。于是,真正戰高溫,斗酷暑的“撈不著”高溫補貼成了個普遍的現象,而室內吹空調,喝茶水的“撈外快”也不是什么諱莫如深的秘密。其實,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高溫補貼,并不是因為高溫補貼油水有多大,不是離了這點錢就揭不開鍋,而是質疑隱藏在其背后一系列的不公開、不公平、不公正。
單位門口正在修路,一群來自外地的民工,不管是刮風下雨,還是烈日暴曬,每次看見他們都是在不停的勞作,宛如一群不知疲倦的螞蟻。因為修路,公司班車停運,晚上下班只能步行回家,恰逢工人們上夜班,筆者就跟他們閑聊了起來。上夜班有夜班費嗎?有,按小時算,白天干8個小時100元,晚上工作4個小時50元。知道高溫補貼嗎?啥?天熱了還加錢,想什么美事呢,工資能按時發就不錯了!
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同頂一片天,共飲一江水,有的人朝九晚五,一周雙休,享受著高工資、高福利,領完過節費,又拿年終獎;而有的人聞雞而起,日落而歸,一年從頭忙到尾,到頭來別說加班費了,連“上班費”都要尋死覓活才能“討”來。分配制度的不公,導致階層的分化,此時此刻,需要全社會拿出良知來關心底層的民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盯上“高溫補貼”的落實,其實也是社會進步的體現。質疑的人多了,較真的人多了,不公開才會變得透明,不公正才能得到糾偏,不公平的鴻溝才可能被逐漸填平。
消除不公,就從這個已經浮出水面的高溫補貼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