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披露,惠州市人為因素引發的地質災害點占總數的77.8%,其中房地產商過度劈山開地建房所形成的災害隱患尤為突出。
“愚公移山”的故事,想必人人耳熟能詳,盡管其精神令人欽佩,但是真的不懼“移山”之苦,愿意效仿的人并不多見。如此看來,不愿受地形限制和束縛,不惜“劈山建房”的開發商,稱之為現代“愚公”,似乎當之無愧。
事實上,這年頭的開發商不會不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道理,既然山景房能賣上高價,開發商更青睞臨山的地塊也就不難理解了。但開發商愿意“劈山建房”,顯然不是為了體驗一下當年“愚公”的心情。
君不見,某開發商只獲得了34多萬平方米土地,實際上開發面積卻達到了37萬平方米,這多出來的3萬平方米,想必只能來自“劈山”所得,而放在土地價格高企的背景下,既然“劈山建房”有利可圖,甚至還獲益不菲,在利益驅使下,開發商版的“愚公移山”得以上演,也就并不意外了。
乍一看,此山是我劈,此房是我建,好處就該歸我所有,但問題在于,劈山建房不僅逾越了開發的邊界,違背了規劃,更破壞了自然山體,導致了生態問題甚至地質隱患,如此“劈山建房”與其說是愚公精神的體現,毋寧說是“為了利益故,規則皆可拋”。按理來說,相關監管部門不應該對規劃界限毫不知情,對于開發商違規“劈山建房”,監管部門是否存在失職,也同樣需要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