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為適應市場需求,中國鐵路總公司決定從7月10日至8月31日,對京廣、京滬高鐵部分動車組列車票價按不同時段實行特惠,但打折只限于商務、特等和一等座等高級別席次。
打折涉及面應更大些
雖然民航等客運行業早已在淡季采取打折優惠,“鐵老大”卻長期不見動靜,火車票價格在淡旺季基本無甚差別。現在高鐵開始降低身段,采取促銷手段,是適應市場化的改革之舉、惠民之舉,應該予以鼓勵。
但目前推出的高鐵打折優惠業務,只是面向普通乘客很少選擇的高級別席次,最受大眾歡迎的二等座被排斥在外。不難看出,此次打折實際上只是針對高端市場的促銷,對高消費群體是一大利好,卻很難讓普通乘客這一最大乘客群體享受實質性的優惠。鐵路方面也由此受到部分中低收入消費者的詬病,認為高鐵票價脫離現實收入基礎。筆者建議,鐵路方面淡季打折不能只限于高鐵或動車,而應該結合實際情況,面向所有列車和各種席次出臺不同優惠辦法。 (張立美 山東蒙陰 教師)
差異化營銷符合企業實際
不少人認為,鐵路方面既然實行打折優惠,就應該一視同仁。但問題在于,新組建的中國鐵路總公司定位是企業,在遵守有關法律規定的情況下,企業當然可以根據市場需求自主制定營銷策略:二等座不愁賣就暫時無需促銷,打開高端市場則是鐵路發展所需,所以對上座率較低的高級別席次促銷就在情理之中。更何況高鐵和動車組的二等座上座率高,其實也是市場競爭的結果。
鐵路總公司作為國有企業應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火車作為大眾化的交通工具也不能偏離群眾需求,這些都沒錯。但既然期待改革后的鐵路能真正釋放活力,實現企業化運營,我們就該以正常企業的標準來看待。如果“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一味要求鐵路票價越低越好,導致鐵路持續虧損,又對誰有好處呢?
(高君波 湖北襄陽 鐵路職工)
期待形成常態化機制
高鐵打折既是市場競爭的需要,也是順應民意的好措施,對于改善鐵路形象有一定幫助。但這種有限度的促銷,宣傳意義大過市場效益。應該看到,此次高鐵打折是在延續鐵路市場化改革之路,在客運方面所做出的有限度試水,并未全面推行實施,顯然是在摸索經驗,為建立完善的市場競爭機制奠定基礎。
筆者認為,高鐵打折的步子還可以更大一些,放開手腳全面推行市場化銷售策略。要根據市場供需變化靈活應對,讓打折幅度大一些、訂票周期長一些,全力提高整體上座率,通過挖潛增效實現利潤最大化。民眾對鐵路市場化改革也應多些鼓勵和支持,畢竟長期在計劃經濟管理模式下經營,鐵路方面對大幅度改革難免會有不適。改革方案不能一蹴而就,但貴在方向正確,只要堅持下去不斷探索和總結,讓火車票價格逐步與市場需求對接,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江德斌 浙江臺州 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