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過完元宵節了,往年熙熙攘攘的外來務工者今年遲遲沒有在義烏勞務市場出現。今年的勞務市場幾乎成了義烏招工企業自己的擂臺,一些手拿招工牌、東逛西走的小微企業的招工老板搖頭嘆氣:今年招工更難了!
相對于勞務市場的變化,義烏的大部分規模企業在近幾年春節過后,往往開工后要考慮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給員工加薪,出臺薪資調整方案。這幾乎已經成了制造業企業開工的慣例,因為員工確實越來越難招了!但今年的情況有點特殊,大部分企業去年利潤微薄,不愿意考慮加薪,但招工難情況卻比往年更甚!
在加薪潮襲來的情況下,“加薪是等死,不加薪是早死”已變成江浙一帶低端制造企業的口頭禪。這些年來,外來務工者的低薪狀況沒有得到有效改變,但CPI持續提高,一兩千塊錢的工資顯然已經不能養活工人自己了,在社會兩極分化日趨加大的環境下,企業員工期待每年加薪就成為自然趨勢。具體分析,就是勞動力漲價是大勢所趨,被動加薪不如主動加薪,招工環境迫使企業選擇加薪,而老員工也期待加薪。更何況,經過30年,企業員工的需求已經從改革之初的“生理需求”(解決溫飽)上升到馬斯洛需求理論的第四層次的“尊重的需求”(情感與尊重)。
因此,通過加薪來吸引員工、尊重員工應是成熟的小微企業對待企業員工的基本態度,在大部分義烏企業猶豫是否今年還加薪時,筆者所在的企業選擇了給員工繼續加薪。雖然今年的加薪幅度低于去年,只加了12%,但已經相當于將去年利潤的33%用于加薪。
其實,給員工加薪對中國所有的小微企業而言,是一項艱難的挑戰。中國制造業目前已經進入一個微妙的時期,各種不利要素相繼呈現,制造型企業的轉型需要時間、資源,而“加薪潮”卻就在眼前,必須解決。筆者經營勞動密集型產業多年,從2006年就開始轉型,對大部分崗位實施自動化改造,在五年時間里,把用工量從700多人降低到400多人。但這一切努力都不及市場轉變得快,特別是去年,在原材料大幅漲價、勞動力價格持續提升、匯率走低、利息等財務成本急劇上升的環境下,企業的盈利能力走入了近年來的最低谷。
中國制造業的利潤率之薄眾所周知,但筆者仍然呼吁,我們的企業經營者仍應想辦法提升工人尤其是技術工人的薪資水平,拿出一部分利潤留住工人,穩定企業,保住企業進行產業升級的能力與機會。同時,企業經營困難,員工生活不易,企業與員工的利益分配矛盾已長期積累,解決問題唯有國家改善企業經營的宏觀環境,降低企業的運行成本,實施減稅減息,在改善經營環境的同時鼓勵企業改善員工生存環境,形成良性循環而化解企業與員工之間的矛盾。(樓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