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CPI同比上漲6.5%,較6月份同比漲幅擴大了0.1個百分點。食品價格仍然是目前物價上漲的主要推手。
早前有經濟學家表示,前期過快上漲的豬肉價格已企穩回落,翹尾因素影響逐漸減弱,原油、銅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也出現回落,預計7月CPI漲幅繼續明顯上行的可能性不大,也就意味著本輪物價上漲的拐點已隱約出現?墒,經濟永遠不會看“風水先生”的臉色行事,一次次占卦,一次次的失算,CPI的拐點卻始終沒露面。
樹欲靜而風不止,對于陷于高物價泥沼、飽受通脹困擾的國民來說,正在發酵的美國債務違約風波和信用評級下調可能引發的新一輪輸入型通脹,如潮來襲,風勁雨急。美國咳嗽,全球感冒,股市首當其沖,哀鴻遍野。即使股市在短期內止跌回升,輸入型通脹的警報在短時間內仍難解除,其帶來的“疊峰效應”仍是未來中國經濟的重要威脅。
一方面,我國經濟業已融入全球化市場,其標志之一是對外依存度已超過60%,因而國外市場價格能夠比較快地通過傳導引起國內價格的變動;另一方面,美國上調舉債上限,由于共和黨要求民主黨政府大幅削減開支,同時拒絕加稅,美國政府要緩解債務負擔只有“印鈔”一途,專家預計美國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QE3)或已箭在弦上。美元貶值間接推高大宗商品、貴金屬和石油的價格,這無疑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推高全球通脹,也會進一步加劇我國輸入型通脹。
因此,要降低被美國國債綁架的風險,必須促進外匯儲備多元化,包括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進一步擴大進口,尤其是關鍵技術;加大稀缺和難以再生的自然資源的采購,如石油、礦產等;增加持有貨幣多元性,如減持美元,增加歐元、日元,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
此外,增強經濟增長的內生性、自主性;加大轉移支付調節收入分配、改善民生;進一步拉動內需,提振國內消費,減少對國外消費市場依存度過高的狀況,從而削弱輸入型通脹的影響力。美債降級,是一次危機,也可能是轉機,關鍵在于能否審時度勢,主動調適,練好內功,應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