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法院”是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維護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的題中之義
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發布了關于中國法院信息化發展的《法治藍皮書:中國法院信息化發展報告》。藍皮書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3520個法院、9277個人民法庭和海事派出法庭,已全部接入法院專網,中國法院的司法透明度正在呈現審務信息網上公開、裁判文書社會共享等五大趨勢。以網絡化、陽光化、智能化為標志的“智慧法院”建設,目前已見雛形。
建設“智慧法院”,是中辦國辦去年印發的《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中提出的要求。對于案件當事人來說,這一目標的實現,不僅可以網上立案、網上閱卷、在線繳費、在線查詢案件進程等,甚至可以借助“云會議”系統,為遠在異地的當事人在線開庭,從而大大節省各方當事人的訴訟成本。目前,不少法院開發了APP,當事人可以利用移動互聯網登錄查詢案件信息。可以說,“智慧法院”不僅是法院信息化追求的目標,也是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維護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的題中之義。
長時間以來,很多法院都面臨案多人少的困境。建設“智慧法院”將有效緩解這一局面,降低司法成本,節約司法資源。目前,很多法院在立案后,由龐大的數據所支撐的信息系統會為法官推送當事人在本院乃至其他法院的涉案信息、本案涉及的法律法規、與本案相似的典型案件和裁判文書等,方便法官認定事實、適用法律,避免同案不同判。同時,通過案件的全流程公開,也有助于規范司法權力,改變過去案件鎖在承辦人抽屜里、承辦人主導案件進程、監督缺位的狀況,讓司法權力運行更加嚴格規范,受到更加有效的監督。
提升司法透明度,是“智慧法院”建設的重要目標。以集中公開生效裁判文書的“中國裁判文書網”為例,截至今年2月25日,網站已經匯集了2668萬件裁判文書,均可以通過手機APP查詢,方便了社會各界共享審判大數據。2016年,中國庭審公開網上線運行,成為繼審判流程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執行信息公開之后的司法公開第四平臺,有效保障了公民的旁聽權。此外,通過案件數據的上傳歸集,系統可以實時生成并提取大數據,通過分析,可以掌握案件背后的重要信息,比如某類案件在哪些地區、哪些人群、哪些領域高發,從而發揮司法審判作為社會發展晴雨表的作用,為精準決策服務。
近年來,法院信息化建設在迅猛推進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問題。例如,各地開發的系統甚至同一法院委托不同公司開發的系統相互不兼容、不提供數據接口,導致案件數據難以共享;不少地方的法院干警反映很多系統尚未推廣下去,且系統友好性差,不但不能輔助辦案還平添很多工作量;不少地區的群眾不具備使用互聯網的條件,難以享受“智慧法院”的福利,等等。為此,各級法院還需要加強總體規劃,徹底消除信息孤島,并加速推廣已經成熟的系統和經驗。在建設過程中,需要找準信息化需求,多站在辦案人員和社會公眾的角度研發系統,提升友好性,同時注意消除信息鴻溝,以農村群眾的司法需求為導向,必要時送網、送法下鄉,從而更好維護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作者:呂艷濱 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
[責任編輯:郭碧娟]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